102岁老人骨折,安徽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军 分享到 2023-01-29 19:09:51

“老人家今天情况怎么样?还是要适当进行锻炼,不要一直躺在床上。走路要小心,要走得稳。防止脱位风险。”1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关节外科行政主任朱晨医生对患者进行出院前的例行检查,这位让朱晨医生极为关注的患者是102岁的老人张童氏。

1月11日,家住宿州市埇桥区的张童氏不小心摔了一跤,直接导致右侧股骨颈骨折。临近年关,加上老人年纪过大,在辗转多家医院被告知保守治疗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打开快速绿色通道,为张奶奶点燃站立的希望。

“母亲年纪太大,手术风险比较高,加上新冠肺炎刚好,很多医生一听她的情况就婉拒了,所以我们真的很感谢安徽省立医院和关节外科朱晨医生能够接收我们。”张童氏的女儿张女士表示,当在询问老人是否愿意来合肥手术时,老人没有丝毫犹豫地说:“我要去,我要站起来。”

1月15日,张奶奶及家人驱车6小时冒着大雪赶到医院,接诊的朱晨医生从医20年,对于关节骨折有着丰富的经验,其所在科室已收治过十几位百岁老人,最大的一位年龄105岁。

“第一时间就安排我们入院、检查,所有的检查都开启了绿色通道。第二天,医生就在多科室会诊后拿出了详细的诊疗方案,所有的风险都做了应急预案,这无疑为我们打下了一剂强心针。”张女士告诉记者,在入院第三天,医院便安排了手术。两个半小时的手术时间里,家人们在手术室外坐立不安。当手术完成,老人躺在病床上挥手和晚辈们打招呼时,所有人都泪如雨下。“我们都很清楚如果老人手术一旦出现意外,那手术前就是我们见她的最后一面。还好,一切顺利。”

记者了解到,术后仅仅三小时,老人便已恢复清醒并开始自主用餐,术后第2天就可以坐起来,第3天便能够借助辅助工具站立且行走。

在医院专心呵护下,每天有专人协助老人进行坐立、站立、床旁转移等康复训练,同时还特别重视肺康复的训练,防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通过精细化的治疗和康复,老人术后恢复良好,被告知年前就可以出院回家。老人和家属得知后高兴不已,在出院前特意送来锦旗。张女士激动地说:“从入院到出院仅用了6天,母亲也可以重新站立,这全都得益于安徽省立医院医护人员高超的医疗技术和精心的护理。朱晨主任的善举,不仅延续了一位百岁老人的生命,也同时让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又过了一个团圆年。”

“年龄是最大的风险。”朱晨医生告诉记者,此次手术为前路人工股骨头置换微创手术,这样的手术方式不仅创伤小、切口小,且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风险较低。但因老人年龄过大,心脑血管易引发意外,还存在肺部感染的风险,易出现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他与心内科、麻醉科进行了会诊,针对老人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很顺利,术中出血仅20ml,用时不足30分钟。术后,不拆线不放管,这也让老人能尽快恢复健康。

“高龄老人跌倒后导致的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人的丧钟’。”朱晨医生直言,骨折本身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是骨折后由于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则可能危及生命。为此,朱晨医生及其所在医院计划在2023年重点打造老人髋部骨折快速通道,助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获得最佳手术效果,减轻病痛折磨,延续生命里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