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中环控股集团副总裁、中环中清(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钡一直在合肥和凤台两地之间无缝切换。
中环中清(凤台)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首期2GW组件投产,这也是中环控股集团以“双碳”目标为引领,进军光伏产业的标志性事件。6月份开始和政府在线下交接;7月份完成了整个投资签约;8月1日举办了第一次现场调度会;年底项目正式投产——在公司内部,这也被称为“百日会战”。
中环中清(凤台)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由中环控股集团在凤台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中环中清(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凤台县政府共同投资开发建设。
以“双招双引”决策部署为目标,安徽正在更广范围内感召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安徽加速集聚,推动安徽开放发展。
对安徽省持续践行“一改两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李钡竖起大拇指。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和他聊了聊他眼中的“一改两为”,以下是文字实录。
什么是“安徽速度”?
“一种因为服务意识领先而带来的加速”
今年,安徽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的新闻,我和很多朋友都很关注。
因为从我们做企业的角度来看,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不是虚词,也不是口号,而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事情。在企业实操层面,政府提升工作效能往往就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成败。
去年底,我们中环中清(凤台)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首期2GW组件投产达效。从去年7月投资签约,到第一批项目落地,我们只用了100天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凤台营商环境和招商意识的改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实我们做企业做项目,加班加点、“5+2”、“白加黑”这些都不算事。但是这种因为政府服务意识的领先性而创造出的速度,我把它称之为“凤台速度”。
去年年中,我们刚跟凤台县谈下这个项目,凤台县有关领导就带队到企业进访沟通项目难点细节。此后每周我们都开调度会,专题解决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涉及到商务方面的细节,县领导还会亲自带队来合肥。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会商,县里都要求当天必须要把条件全部谈好,这种做法基本上就是一个市场化企业的行事风格。
如果不是政府这种执著要提升整个办事效能的决心,坚持和企业不断磨合,不断理解,我们不可能在这么快的时间里,把商务条件敲定。
洽谈中,我们也看到了政府的诚意。简单来说,这种诚意就是“改变作风,靠拢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意识和行动力。
我们最早去考察的时候,那边还是一片不毛之地。但不到100天之后,路、电、排废,都保证到位了。很多的市政配套,包括变电站、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市政配套路网、市政供水都是特事特办,项目没有被任何一个事情耽误住。
2022年疫情期间,凤台县为我们所有的建设物资、生产物资都开通了“绿色通道”。不仅是物资,在充分防范疫情风险的前提下,专业技术人员也有“绿色通道”。不然来了给隔离个14天,进度哪等得起?
当初我们为了抢投产,有一批钢构对方发不了货,凤台县防疫部门还为我们出具证明文件,保障物资第一时间到位。
类似的事情非常多,也很暖心。只要你企业有问题,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政府绝不袖手旁观,会像一个伙伴一样帮我们想办法。
如何看待营商环境?
“好的招商引资是一场‘双向奔赴’”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呢?站在企业的角度,一方面我们想“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另一个方面,它也是市场机遇、竞争策略、融资、劳动市场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回头看去,光伏项目成功落地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和我们企业共同选择的结果——我们都有意愿去调整产业结构,也同时选择在同一条赛道上发力。
去年,正值传统行业转型期,我们中环控股集团看好国家“双碳战略”和它的未来,通过一年调研,才决定切入到这个领域之中。
2021年以前,市场的主流电池还是PERC P型电池;但我们看到,2021至2022年生产TOPCON N型电池的技术和量产的成熟度和良率等都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水平。也就是说,现在生产N型电池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今年是TOPCON极速扩张和发展的一年。如果我们的判断是对的,我们就抓住了行业转型的契机,走在第一梯队,有更多的时间抢占市场。
当然,我们也看了很多地方。淮南,以前是一座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能源型城市。但去年,淮南提出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从淮南市到凤台县都存在进一步优化产业机构的动力,所以政府大力发展或者引进先进制造业的意识和意愿非常强烈。
而落到光伏产业上,淮南又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沉陷区资源。和凤台县的沟通中发现,他们对光伏产业有自己的见解;而在我们之前,他们也考察了很多安徽的头部企业和技术路线。基于他们自己的判断,在和我们招商谈判中,选择TOPCON路线的态度比较坚决。
所以我说,好的招商引资都是一场“双向奔赴”。相当于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去创造出这么一个产业环境。
今年打算怎么干?
“看好安徽、投资安徽、期待安徽。”
“新春第一会”上,省领导强调,要踔厉奋发提升为企优环境的效能,以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态度抓营商环境。
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安徽的18个营商环境领域指标中有12个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一流标杆水平。对我们企业来说,我们是一直看好安徽、投资安徽、期待安徽。
今年大年初四,我们集团就开始复工了。在凤台,我们也是最早复工的。
现在我们就在进一步战略布局,我们希望从2023年到2025年这三年期间,可以在凤台做到14GW组件、30GW电池的规模。
到今年的6月份,我们一期二期就会全面投产。一、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80亿元,提供约2000人的就业岗位。未来,将启动三期、四期建设,预计建成达产后年度累计产值将超6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
我们今年也会跟政府谋划三期的启动。如果今年我们三期启动,明年我们三期就可以投产。
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疫情三年了,对企业肯定有影响,今年,不论对于地方政府还是对我们企业来说,都是想要把这几年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抢回来一些,让中环控股焕发“第二春”。
【新闻背景】
一改两为 安徽在行动
近年来,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加强与沪苏浙合作交流,也在营商环境上与沪浙苏等高对接,获得很多长三角企业家的认可和称赞。
1月28日,安徽省召开“新春第一会”,再次强调要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为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让企业家们更加坚定了在皖投资兴业、加速发展的信心,也让大家对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充满期待。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司法厅等多部门相继出台具体行动方案,以务实举措践行“一以贯之五做到”“踔厉奋发五提升”,奋力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 常诚 文/摄
安徽商报政经八百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