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只有紧跟政策,勤奋实干,奉献社会,这样才能当好人大代表。”这是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刘琴在谈到自己坚守农村创业和代表履职时的感言。今年全国两会将至,她将继续关注“三农”话题,在乡村振兴、农村养老等方面带去建议。
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发展“敬养一体”养老
淮南市潘集区古沟乡太平村的刘琴,经过20多年扎根农村创业,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变成如今的养牛大户,并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养牛业,共同致富。
“我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所想所需,作为农民代表就要为咱农民代言。”作为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刘琴常年积极主动地收集身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传递基层声音,其中包括加强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建设、适龄女性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等建议。
“现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确实是个问题。子女如果在家照顾他们,不出去务工,收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想出去挣钱,分身乏术,就很难照顾到家里留守的老人。”刘琴说,现在农村各地基本上都有敬老院,但前提是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诸如五保户之类的才能进去入住。“我认为,如果能把农村的养老机构变成敬老院和养老院结合的‘敬养一体’,有子女的老人也可以进去入住,让老人或者他们的子女支付费用,兼顾与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承受能力,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题。”
刘琴(左)在农户家中走访
提高待遇,助力大学生回乡发展
“新农村建设正在蓬勃发展,然而由于农村与城镇经济差距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导致无论是基层党组织,还是农业生产,都缺乏年轻的血液,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人才,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刘琴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如何吸引或留住青年人,投入到建设新型农村的事业中,是日益迫切的农业农村发展议题。
“提高大学生回乡发展的待遇条件,提振大学生建设基层的积极性。”刘琴建议,各地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走入基层,以强化大学生为农村发展的奉献意识,尤其是农林学校与之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应学以致用,聚焦三农问题,学会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效益。
她认为, 政府部门应当配套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各地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及福利政策等,吸引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更要给予大学生广阔的空间去施展才干,减少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阻力,让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改革能力及创新能力,让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家乡发展的有机统一。”刘琴说。
同时,作为一名农民代表,刘琴认为,应当构建新型农村文化结构。“要发展符合现代年轻人文化需求的现代农村文化,打破人们对农村旧的固有看法与认识,打造符合年轻人心理期望的生活方式。”她表示,农村在保留其自身特色、淳朴民风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农村人的生活质量,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缩小与城镇的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此吸引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同时,她还建议,大力支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才能更好地留住青壮年劳动力。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图片由刘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