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风采】全国人大代表杨善竑:建议将农村养老问题纳入“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2-23 15:10:28

今年再次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杨善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庄严承诺,积极建言献策。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她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听民声,汇民意,精心准备了多份建议带上两会,其中重点关注民生方面的议题,包括教育、卫生、养老等。

适度提高农村养老金,提升乡村养老服务质量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杨善竑时刻牢记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她结合自己三十余年的教育工作经历,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2件议案、35件建议,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今年全国“两会”将至,现任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杨善竑经过充分调研走访,精心准备建议,将目光聚焦到养老事业。“当前,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着大城市‘一床难求’和农村‘无人赡养’两大难题,特别是农村地区,随着城镇化、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占比超过70%,其中不少老人还要照顾留守儿童,加之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多以家庭养老和土地自我养老为主,因此农村养老问题更加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她表示。

“医疗服务上要更加精准。”杨善竑建议,为农村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针对70-90岁的老人,每年开展一次常规健康体检,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失能和重病等的发生率。

“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强化护理队伍保障。”她认为,应当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支持各地以乡镇为单位尽快全面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民政部门持续加大社会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整合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住、照顾、快乐、生活空间。同时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全方位监管,确保养老服务行业放得开,管得住。

“建议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鼓励各地职业院校、技师学校兴办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并鼓励各地建立养老服务岗位补贴等相关政策,加快培养养老服务职业人才。”她说。

适度提高农村养老金,让农村老人过上经济宽裕的生活。同时,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在试点基础上,尽快全面推行,以“财政要支持、个人要缴费”的原则,建立基金多元化筹资机制,多渠道破解资金和服务难题,呵护老人晚年生活。

此外,杨善竑还建议营造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将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纳入各级“美丽乡村”和“健康乡村”等评比的重要内容,将老人无人照顾、赡养,“子女住楼房父母住破旧房”等纳入评比达标的否决项,不予参评。

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医疗废物处置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杨善竑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医疗废物含有大量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细菌、病毒、寄生虫卵以及化学试剂等有害物质,如不加以妥善处置,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也会造成疾病潜在传播,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商家做出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

“由于资金成本压力大、社会监管意识弱等原因,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地区,突出存在着医废分类收集未落实、暂存和回收渠道不完善、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杨善竑表示,医废处置管理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

她认为,应当提升收集环节规范处置的意识,同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部门督促各乡镇,建立覆盖所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废“收集-暂存-处置”标准流程,探索建立“点对点”集中处置模式。同时,压实医疗卫生机构法人第一责任人职责,督促设置专门的岗位人员承担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并履行相应的职责。中央财政给予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废收集转运处置适当的经费补助,支持新建、改扩建医废处置项目。支持各地探索建立财政、医疗保险、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合理分担医疗废物处置费用的机制,科学制定和定期动态调整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

杨善竑还认为,应当加大负面曝光力度。市场监管部门、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医废问题查处和典型曝光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医废危害,提高群众自觉抵制医废不规范处置现象的意识。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图片由杨善竑提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