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产业是宁国农业首位产业,但山核桃产业99%的传统散户经营模式极大地掣肘了技术推广。针对山核桃产业特点和农村发展现状,宣城宁国市发起实施“聚沙成塔”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传播先进技术和系统性培育新农人。
1996年,23岁的吴志辉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宁国市林业局,“小小山城,遍地黄金”,吴志辉凭着一股子韧劲,跑遍宁国山核桃产区,把论文写在山里。十年磨一剑,吴志辉彻底弄清楚了山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特点,主导建立了完整的防治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了“黄金”的纯度。以病虫害防治技术难关的攻克为开端,吴志辉全面推动山核桃产区生态修复。
多年的一线研究,吴志辉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普及新技术、新经营理念,实现产业化发展?产业振兴,关键在人。早在1999年,吴志辉就将目光转向新技术、新经营理念的普及。自此以后,技术攻关和公益科普并举,他入山林、进农户,很多林农都有吴志辉的手机号码,只要林农有需要,他一定会赶到现场。
吴志辉还将种植和管理技术的科普搬到线上,搭建专家、小农户、服务组织之间的有效、高效、长效交流平台。2011年,他开设“宁国山核桃”凤凰博报;2017年,开设“山核桃种植者”微信公众号,精准聚焦山核桃林农进行内容生产,10多年来,主笔发布技术信息600余篇,总点击量超过30万次;他凝聚安徽、浙江、湖北三省12县170余名优秀林农,组建山核桃种植者微信群,与林农“土专家”实时互动,答疑解惑,不仅传播知识,更是鼓舞和激励他们。
2020年,吴志辉着力系统性培育新农人,创办山核桃种植者公益大讲堂。至此,“聚沙成塔”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发起实施,以吴志辉为核心主讲人,发动自然资源规划局和产区乡镇林业站专家志愿者,以土专家、回乡青年才俊、村民组长、山核桃林产托管主体为重点对象,以实地参观、案例讲解等多种方式开展新农人培训。
记者了解到,“聚沙成塔”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核心目标是“凝聚、赋能农户”。该项目由大讲堂、公众号、微信群和志愿者活动四部分组成。围绕产业振兴的主体(农户)一是传播技术理念,推广山核桃采收网、无人机防治、机器割草等技术,建成国内产区首条单轨运输机。二是培育新农人,包括土专家、回乡才俊、年轻林农、热心村民组长和托管主体。三是构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大讲堂,开通公众号,组建微信群,开展志愿者活动,高质量、常态化培训林农。四是融入林业元素,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新农村的思路,建设现代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实现生态人居环境双提升。
据悉,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举行全国赛终评,共有1000个项目入围全国赛终评,其中排名前500的项目通过线上路演答辩,评委、监委线下集中评审的方式进行了评审和交流,宁国市“聚沙成塔”项目荣获铜奖。目前,该项目已经搭建起包含皖浙鄂三省170余名优秀林农的微信群交流平台,举办大讲堂35期,受益林农超过2000人次,培育新农人160余名,先后荣获宣城市第五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安徽省第六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