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全面认识安徽2022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3-21 16:43:19

近日,《安徽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出炉(下称《公报》)。数据显示,全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603元(折合10943美元),比上年增加3927元。

安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2%

《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3.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858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943.3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9∶40.5∶51.6调整为7.8∶41.3∶50.9。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0.1%提升至30.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6.2%提升至26.5%。预计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40722元/人,比上年增加8900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603元(折合10943美元),比上年增加3927元。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2%,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7万人。全省农民工总量1996.6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外出农民工1264万人,下降3.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8%。

新兴动能不断增强。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5.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8%,其中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9%和33.6%。网上零售额3435.6亿元,增长9.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019亿元,增长11.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4.8%。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18.5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101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729.8万户。

全年粮食产量4100.1万吨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71.4万亩,比上年增加7万亩;粮食产量4100.1万吨,比上年增产0.3%。其中,夏粮1722.4万吨,增产1.3%;早稻101.1万吨,增产1.9%;秋粮2276.6万吨,减产0.5%。油料产量173.4万吨,增产3.8%。棉花产量2.6万吨,减产12.2%。

年末全省生猪存栏1655.8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6%;全年生猪出栏2920.9万头,增长4.4%。猪牛羊禽肉产量474.3万吨,增长4.2%。禽蛋产量186.7万吨,增长5.4%。牛奶产量50.7万吨,增长6.7%。水产品产量245.5万吨,增长3.8%。

规上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5%

水电气增长2.9倍

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65户,比上年末增加101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8%;私营企业增长3.9%。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7%。工业产品中,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7.4%、33.6%和100.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449.7亿元,比上年下降8.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643.1亿元,下降20.8%;股份制企业2039.7亿元,下降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39.8亿元,下降12.8%;私营企业756.9亿元,下降5.7%。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282.4亿元,增长4.8%;制造业2048.4亿元,下降1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18.9亿元,增长2.9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7元,比上年增加1.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0%,下降0.9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819.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913家,比上年末增加1639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670.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217.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856.9万平方米,增加844万平方米。

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下降35.0%

全年货物运输量39.4亿吨,比上年下降1.8%。货物运输周转量11236.5亿吨公里,增长1.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1亿吨,增长4.2%。全年旅客运输量1.5亿人次,下降46.9%。旅客运输周转量500.4亿人公里,下降36.2%。全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707.1万人次,下降35.7%,其中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571.3万人次,下降35.0%。

私人轿车612.3万辆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1129.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1%,其中私人汽车1004.9万辆、增长6.9%。民用轿车拥有量640.3万辆、增长7.1%,其中私人轿车612.3万辆、增长7.2%。年末全省高速公路5477公里、一级公路6752公里、铁路营业里程5264.6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2522公里。

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96.4亿GB,增长17.1%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9.9亿件,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35.3亿件,增长13.0%。电信业务总量608.7亿元,增长21.3%。年末全省电话用户总数7132.8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6611.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8.2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10.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26.2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2477.7万户,增加292.5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96.4亿GB,增长17.1%。

接待国内游客5亿人次 下降14.6%

全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5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4.6%。国内旅游收入4640.2亿元,下降16.8%。年末全省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683处。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2%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工业投资增长21.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1.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6%。民间投资增长3.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4.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811.7亿元,比上年下降6.2%。商品房销售面积7471.3万平方米,下降28.6%;商品房销售额5487.9亿元,下降32.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882万平方米,增长9.8%。

汽车消费增长 家装消费下降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18.4亿元,比上年增长0.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094.4亿元,增长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24亿元,增长0.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8757.1亿元,增长0.2%;餐饮收入2761.3亿元,增长0.6%。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5%,肉禽蛋类增长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8.6%,日用品类增长1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2%,中西药品类增长13%,家具类下降16.7%,通讯器材类下降16.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7.5%,汽车类增长1.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6%。

89家世界(境外)500强企业在我省设立180家企业

全年进出口总额7530.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出口4763.7亿元,增长16.4%;进口2766.9亿元,下降1.9%。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8.5%和15.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94.7亿元,增长17%。其中,出口1521.7亿元,增长18.3%;进口573亿元,增长13.5%。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5家。合同外资42.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6亿美元,增长17.8%。年末89家世界(境外)500强企业在我省设立180家企业。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5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营业额23.9亿美元,增长0.3%;当年外派劳务人员5330人,下降18.2%。全年实际对外投资17亿美元,增长12.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6.2亿美元,增长71.9%。

161家A股上市公司市价总值17985亿元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9.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增长9.9%,其中税收收入2246.6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78.9亿元,增长10.4%。重点支出项目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2.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6%,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0.3%,教育支出增长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4%。全年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20.7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76.9亿元。其中,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超790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250亿元,办理缓税缓费超230亿元。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803.4亿元,比上年增加2091.3亿元。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519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327.5亿元,增长12.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7466.2亿元,增加8796.4亿元,增长15%。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476.7亿元。年末全省有A股上市公司161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17985亿元。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45元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45元,比上年增长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9%。人均消费支出22542元,比上年增长2.9%。恩格尔系数为34.1%。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33元,比上年增长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人均消费支出26832元,增长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3%。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1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5元,比上年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人均消费支出17980元,增长4.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3%。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4.7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研究中心)12个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在学人数11.1万人。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121所,在校生155.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49所,在校生72.8万人。普通高中679所,在校生120.1万人。初中2780所,在校生228.8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6509所,在校生470.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年末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47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9.7万人。全省共有科研机构7267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35万人。

全省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研究中心)12个,省重点实验室17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1家,其中国家级9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8个。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23049项,其中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1252项。授权专利15.7万件,比上年增长2.0%。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4.5万件。全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216.7亿元,增长26.3%;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3070.8亿元,增长41.1%。

全省16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81.8%

全省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3个。当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2.7千公顷。

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86个。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16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81.8%。

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为Ⅱ类,总体水质状况为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优。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以Ⅱ类为主,总体水质状况为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巢湖湖区平均水质为Ⅳ类,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主要环湖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新安江干、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优。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99.1%。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郑茹)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