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妻子,丈夫意外瘫痪后她悉心照顾了对方16年;作为竹加工厂负责人,她辛苦创业的同时还带领乡邻致富;作为一名警察的母亲,她对儿子言传身教被评为“全国爱警母亲”。她就是“中国好人”胡晓萍,这位生长于皖南山中的泾县人,就如同“一竿竹”,顶天立地,不屈不挠。
丈夫瘫痪 她精心照顾了16年
丈夫发生意外的那一年,胡晓萍才36岁,“有人通知我,丈夫从摩托车上摔了下来,脑干受伤、不省人事。”胡晓萍回忆称,当时是2006年,儿子即将高考,自己得知这个消息脑子一下就懵了,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执子之手,相伴一生。”这是胡晓萍与丈夫结婚时的誓言。看到近乎“植物人”的丈夫,胡晓萍没有听从医生“放弃治疗”的建议,坚持为丈夫做了开颅手术。手术之后,她按照医嘱每天一遍一遍地轻轻呼喊丈夫的名字。
最终丈夫终于闯过了“鬼门关”,在病榻上苏醒了过来,并能简单地发音。随后的日子里,胡晓萍每天熬稀饭、炖鸡汤、喂鱼汤,日日夜夜地陪伴在丈夫身边。看到此情此景,医生、护士都十分感动,由衷地感慨道:“胡晓萍用爱的呼喊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演绎出人间真情,感天动地。”
由于经济拮据,胡晓萍不得不让丈夫出院。出院后,坚强的胡晓萍没有怨天尤人,她把照顾丈夫当成幸福的事,直到16年后丈夫去世,她始终信守着当年的承诺。
河西村后备干部文九妹说,当时胡晓萍白天要照顾丈夫,要工作,晚上等安顿好丈夫睡觉后,她又坐下来做点手工活,常常忙到深夜,大家看了都心疼,劝她也要注意休息,她总是笑一笑说:“没事,还有一大家子等着我养呢,我可不会轻易倒下。”
诚实守信 创业年产值突破千万
丈夫瘫痪期间,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儿子的学费、丈夫的医疗费和巨额的负债也压得胡晓萍喘不过气来,家里经常“开不了锅”,生活的艰难让胡晓萍没有退路。日子没有停步,生活还要继续。没有选择,胡晓萍只有直面困难,勇往直前,创业撑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胡晓萍来到了宁国市的竹木加工市场,发现了竹子里蕴藏着商机,她抢抓机遇,说干就干。顶着炎炎烈日,胡晓萍砍野竹,收小竹,拉板车,将一车车竹子拉到宁国汪溪市场变卖,每车赚取100多元的辛苦费,在微利中迈出了经商的第一步。
在与宁国竹木市场的经营户打交道过程中,胡晓萍再苦再累也按时按质按量交货。凭借守信的态度和过硬的质量,合作者对胡晓萍刮目相看,又指导她转型做起了毛竹生意。2008年6月,位于泾县河西村的“河西竹业”开业,胡晓萍的生意走上正轨,越做越大。
经常与胡晓萍打交道的客商说:“胡晓萍心地善良,诚信经商,踏实做人,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正因为胡晓萍坦荡的胸襟,各地客商纷纷慕名而来,也让她的生意蒸蒸日上。凭借着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胡晓萍最终开拓出市场,产品远销多个省市,年产值突破了千万。
造福乡邻 带着乡亲们“一起富”
“胡总办起河西竹业,除了让工人能挣到工资,也让村里的老百姓得到了好处。”河西竹业工人吴乐华表示,以前老百姓房前屋后、山林山场上的毛竹没人要,河西竹业开办了以后,不仅让附近村组的贫困户和其他村民不出远门就能顺利就业,也让汀溪乡、榔桥镇、茂林镇等附近乡镇的毛竹、小竹变成了钱,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据了解,胡晓萍开办“河西竹业”后,不仅销售当地老百姓的毛竹,而且解决了许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当地,只要说起胡晓萍,老百姓是有口皆碑,赞誉不断。
榔桥镇黄田景区管理处副主任奚俊介绍说,“诚信经营”、“助力贫困”一直是胡晓萍办工厂的不二法则,而随着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作为一名老党员,胡晓萍更是致力于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帮助家乡打赢脱贫攻坚战、
胡晓萍曾说过“我要做一辈子的好人”,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经常参加爱心活动,向困难人群伸出援助之手;泾县爱心休闲群帮助贫困家庭活动,她总是冲在前面,慷慨解囊;逢年过节,她必去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遇上急需帮助的人,她毫不犹豫及时捐赠……
言传身教 成为儿子最好的导师
对于泾县公安局泾川派出所副所长高志文来说,母亲胡晓萍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我的妈妈没什么文化,她也没跟我讲过什么大道理,但却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导师,深深的影响着我的言行。”
父亲出事时,高志文正面临高考。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撑下,高志文考上大学并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胡晓萍从报效家乡、服务百姓出发,建议他考本地公务员,高志文在母亲的引导下,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并逐步成长为优秀的人民警察。
儿子成为公安干警后,遵循母亲的教导,工作敬业负责。为了不影响、不打扰儿子的工作,每次丈夫病重,面对各项检查、拿药、护理和转院事务,以及安排厂里的各项工作,胡晓萍总是一个人扛起重担。
良好的家风,熏陶着高志文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警以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法时刻陪伴在家人身边,但家庭和亲情却一直是他做好警察工作的力量来源和坚实后盾。正是由于母亲在身后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高志文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一心扑在工作上。
胡晓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先后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全国“爱警母亲”,她的家庭也荣获安徽省最美家庭。她如同扎根河西的一竿翠竹,顶天立地,不屈不挠,将绝境变成佳境,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