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合肥一中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的国家教育部联合调研组离开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8日下午,合肥一中“竞赛天团”座谈会在一中瑶海校区举行。来自该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的五支竞赛队伍教练员和部分竞赛班优秀学生亮相,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未来合肥一中竞赛生培养路径提出规划意见。
“始于兴趣,终于坚持,成于热爱。”合肥一中副校长张大勇介绍说,一中一直践行“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提升核心素养的课改导向。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发掘竞赛同学兴趣特长,将竞赛与高考并行,这使合一学子不仅在文化课领域屡创佳绩,还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五项学科竞赛中全面开花,硕果累累。
“重视保护好同学的好奇心、好玩心和好胜心,始终做同学们创意、创新、创造和创客的守护神。”数学学科竞赛教练段明贵说,合肥一中历来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考察学业水平,还格外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力争为每位同学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不为学生成长设上限。“我觉得兴趣是第一位的,搞竞赛的同学,不仅要学有余力,更要有兴趣。而且竞赛与日常学习是协同并进,并不冲突。当然,竞赛得奖与否并不重要,而是在学习和竞赛的过程中,对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于今后的学习、成长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带来更多的好处。”段明贵给即将入校的高一新生这样建议。
据了解,合肥一中“竞赛天团”曾指导过像丁卓立这样的优秀学子。而今年正是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开办一周年。过去一年中,瑶海校区在学科竞赛方面已经充足体现了合肥一中学子的竞赛实力。该校区一年内先后获得全国地球科学奥赛金奖,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斩获3金1银1铜,第十六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共74人,ENJOY AI 2023华东赛中获得亚军和季军,入选全国信息学奥赛省队,生物学科竞赛省一等奖、二等奖,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冠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10项省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新学期,合肥一中“竞赛天团”将投入学校新高一竞赛学生的选拔和指导工作。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通讯员 赵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