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海铁联运合肥“小目标”:年发货标准集装箱“20万+”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9-10 23:12:03

从年发货1千个标准集装箱,到年发货超过10万个标准集装箱,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海铁点)只用了短短7年时间,他们的最新目标,是尽快达到“20万+”。

通过海铁联运通道,合肥发往宁波舟山港然后经海出口的货物数量越来越多,品类越来越丰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合肥及安徽这片热土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堆满集装箱的合肥北站物流基地

货物抢在最后一刻装上了船

2023年9月4日,下午6:50,合肥海铁点员工桑科总算接到了宁波那边发来的消息:在宁波北站滞留了7个小时的两个集装箱,终于抵达了北仑港站。桑科算了算时间,离超级货轮“MANILA MAERSK”号离开宁波舟山港还剩下7个小时,这两个集装箱能不能赶在货轮出发前上船,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两个集装箱里,装的是合肥晶澳公司的光伏组件,“晶澳公司这批货一共有六个集装箱,走得特别急,其中四个箱子先发到了宁波舟山港,顺利装船,另外两个箱子走的是‘散列’,从合肥往舟山港走,一路上卡了好几回,一下子就耽误了。”

按惯例,货轮会提前两天关闭装船通道,晶澳公司这两个散箱抵达北仑港站时,“MANILA MAERSK”号正在做离港前的最后准备,装货的地勤人员、大型吊车等机械已经撤走,就算集装箱到了码头,也上不了船。

怎么办?桑科急得团团转,晶澳公司这6箱货本来就急,如果剩两箱不能一起走,至少要耽误一周的时间,那损失就大了。

桑科顾不上吃饭,一部手机被打得烫手,短短五六小时里,他和宁波舟山港的团队合作,用最快的速度调车,用最快的速度把集装箱送到码头,用最快的速度协调好船方,又用最快的速度装船……9月5日凌晨2点,装有晶澳公司6个集装箱的“MANILA MAERSK”号货轮鸣着汽笛,缓缓离岸,桑科也一下子累瘫在工位上,半天不想动弹。

像这样和时间“抢跑”的经历,桑科和小伙伴们不知遇到过多少回了。

2018年6月下旬,江淮汽车向合肥海铁点寻求帮助:打算把后几个月出口到伊朗的订单全部提前,超4000个集装箱需要在1个月内完成出口。时间紧迫,客户此前所尝试过的其他通道,均无法满足全部货物出口,而宁波舟山的海铁联运通道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客户提出启用海铁通道“抢运”其中540个柜子,“短时间内那么大的出货量对我们来说的确是挑战,但是老客户的忙我们能帮就要帮。”合肥海铁点经理覃绍伟回忆,公司从徐州、成都两地调动人员进行紧急支援,将作战人数提至7名,全力保障“抢运”。每天一早,他们根据场站堆存情况和客户需求,制定当天空箱调度表,合理规避空箱集中到达,防止堵塞场地。根据每日装货计划,提前沟通货场安排好班列发送计划。集中装货时,每天需要装箱超150车,时刻保持与车队以及北站货场沟通,提升集卡进出站效率。后续监控上,他们紧密联系场站和铁路公司,及时处理了突发事件。此外,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公司将合肥班列从“一天一班”提至“一天两班”,为客户拓宽绿色通道。

500个、600个、700个……8月3日,当最后20个集装箱搭乘着列车顺利抵达宁波舟山港时,合肥海铁点总共为江淮汽车“抢运”了742个集装箱,超预期202个。

合肥海铁点工作人员正在为合肥汽车企业进行集装箱装箱

“一年发了10万个箱子”

合肥海铁点员工吕安琪,形象地讲述了一箱货物走海铁联运通道出口需要经历的环节,这些环节,也很好地解释了“海铁联运点的小伙伴们能做些什么?” 

“举个例子,合肥某工厂有一批货要出口美国,货代公司会根据该工厂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船公司,并按工厂要求的时间向船公司定舱,定好舱后,我们向船公司申请空集装箱,再和宁波北仑港铁路站港联系发运计划,把空箱运到合肥。空箱运到后,根据客户的发货计划,拉着空箱去厂里装箱,这时空箱就变成了重箱,我们把重箱拉回基地,再通过铁路拉到宁波舟山港装船,这个过程,我们是全程跟踪,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盯守,保证不出任何问题。”

合肥海铁点现任经理覃绍伟从2017年到岗,一晃已经5年多了。这5年,他正好赶上了合肥海铁点的业务量进入井喷期,也见证了“集装箱发箱量10万+”的奇迹。

“2015年,我们只是在合肥设立了办事处,靠一个业务员在这边开展业务,慢慢搭建服务平台,2018年,我们将办事处升级为合肥分公司,把宁波舟山港的口岸资源、航线资源、货代资源、管控服务等前移到合肥,相当于把‘出海口’搬到了安徽尤其是合肥企业的家门口,为他们提供海铁联运升级版的服务。”

这一战略布局带来了双赢,服务的提升不仅方便了合肥的企业,也为覃绍伟他们赢来了更多的客户,“2015年我们开始做时,一年顶多发1000多个标箱(指标准集装箱,按行业内“一进一出”的算法,这1000个标准集装箱里,装满货物运出去的重箱占一半,从港口运来合肥装货的空箱占一半),2016年超过1万个,2017年将近3万个……2021年达到了8万3千多个标箱,2022年破了10万个,在浙江省外所有海铁业务点里做到了第一……这也是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10万+”,指的是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突破:从散列变成了班列。

“我们刚做的时候,很多货物都是散着发出——货运列车从合肥开出,到下一站再拼车,往往一个站还拼不齐,可能到了合肥北站拼10个散装集装箱,到了芜湖再拼10个……路上走的很慢,从合肥开到舟山港,要40个小时左右。”

2020年3月,合肥海铁点开通了“五定班列”,定时间、定班次、定量、定价、定线路,“刚开始一周发5班,当年6月份就实现了一周7班,2022年,已经达到了一周14班,每天两班,做到了货物发车后18个小时直通港区。”

装满货物的集装箱正从合肥发往宁波舟山港经海路出口

相信合肥市场很快能迎来“20万+”

不管是发的集装箱达到“10万+”还是每天发两趟班列,都说明合肥这个市场越来越大。

覃绍伟来合肥时间不算太长,但对合肥企业的名字如数家珍,“合肥是全球知名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我们和这些大公司像美菱、海尔、美的,都有战略合作。另外,像江淮汽车、长安汽车、佳通轮胎、合力叉车、京东方等,也和我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

合肥正加速向“光伏第一城”的目标迈进,而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也正越来越多地加入合肥海铁点的核心客户群,“前两年受国际形势影响,海运价格高企,舱位紧张,空箱也紧张,靠企业自己去和船公司定舱定箱特别难,但我们依靠宁波港的优势,能满足合肥的新能源企业90%以上的需求,而且价位平稳,像去年至少给晶澳公司提供了1万个标箱,给他们解决了很大的难题。”

合肥始终是宁波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上级公司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省外只开了三个分公司,分别是合肥、襄阳和徐州,可见合肥的地位之重。2019年底,宁波舟山港又和合肥经开区合作成立了合肥派河物流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我方占70%股份,由我们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托管,这样一来,等于我们在合肥有了属于自己的仓库,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放眼合肥的未来,覃绍伟有着十足的信心,如果非要量化一下目标,那就是“20万+”,“合肥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的业务量也水涨船高,我们现在做到了年发箱数10万+,下一个愿景是很快做到20万+,为合肥和安徽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海铁联运通道服务。”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祁海群/文 图由被访者提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