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孔城老街的人,对老街中的“甲”字会有深刻印象。
孔城老街,位于桐城市孔城镇境内,距桐城市区12公里,南北走向,拥有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镂花木窗的古建筑110多幢,临街商铺300余家。在江北地区,可能是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的一条老街了。
老街在区段上分为十甲,甲与甲间有穿闸门分隔,是保甲制的“活化石”。这比现代社区管理中的“网格”更为直观。
走街串“甲”,寻微探幽,发现孔城老街的“甲”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大致有这么几种:
一是兵“甲”。孔城镇三国时为东吴属地,大将吕蒙曾屯兵筑城于此,在通达长江的菜子湖上操练水军,故《桐旧集·孔城》有“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的记载。据说,当时孔城不称孔城而叫“空城”,后又因“东北诸山水汇聚南下的水运孔道”而演变为孔城。我原以为孔城的由来与纪念孔子有关,但没找到这个依据。
吕蒙是今安徽阜南人,“孙权劝学”“刮目相看”典故中的主人公均有他。吕蒙还是计谋杀死关羽的推手。所以,《三国演义》中有吕蒙被关羽亡魂索命的情节。而据《三国志》记载,吕蒙乃病亡。
吕蒙打仗时四处建城,仅安庆市境内,就有城区今枞阳门外二里许的吕蒙城、枞阳吕蒙城、孔城吕蒙城等。桐城还有一个吕亭镇,据说也是因吕蒙扎营建亭而得名。
吕蒙筑城,主要为军事使用,除安营扎寨外,还有防御功能。当时,诸葛亮就特别注重八阵图、八卦阵、奇门遁甲等来御敌。东吴也有精通周易的奇人虞翻。此人曾受吕蒙邀请随其出征,因准确预测关羽被杀而被孙权夸赞“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三国志·吴书》)。另据《太平广记》记载,“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同时,还记有”吕蒙呓语通《周易》“的趣闻。作为一名讲谋略的大将,吕蒙读易、向虞翻学易,这应该不是空穴来风。所以,吕蒙筑城,讲究排兵布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目前,孔城老街略呈S形的走向及建筑格局,应该是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与当年的排兵布阵是否有关,已无可稽考。
在史书的记载中,孔城乃兵家争夺之地。《宋史》载,宋将张俊、李显忠曾与金兀术大战于此。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曾两次驻扎,孔城一度遭到破坏。民国时期,孔城还出了一个为父报仇而刺杀军阀孙传芳的“民国侠女”施剑翘。孔城也是革命烽火的燎原之地。
二是保“甲”。保甲文化,在各地有许多遗存,如合肥巢湖市苏湾镇的二甲王和柘皋镇的六甲王,其村名就与明朝初年户籍制度“里甲”有关。但像孔城老街这样原原本本保留旧迹的,较为罕见。
中国的保甲制度,始于西周,秦汉时期保甲制度基本定型,到了两宋,正式确立和实施保甲制度,明清时期,保甲制度更加严密完备。民国时期,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孔城老街历经了从北宋至民国保甲制的多次变迁。
孔城老街自北向南分为十甲,每甲有不同的功能。有传统手工作坊,布匹、药材商铺,书院,衙门,府第,米行酒市,茶楼客栈,等等。
2010年前后,孔城老街核心区二甲至八甲的临街房屋已得到修缮,一度被水泥石灰抹平的墙壁上的图文,包括商行、店号等,又重见天日。“一甲”“二甲”等石额又重新镌刻镶嵌,标识分明。据了解,2012年孔城老街开街至今,已经接待约20万人次的游客。2019年孔城老街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众多游客身临其境体验了“甲文化”的魅力。
三是科“甲”。甲,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指种子萌芽后所戴的种壳,即《说文解字》中所说的“从木戴孚甲之象”。后确定为十天干之首,五行属木,主生发。再引申为第一,等等。
在孔城老街,有一座木制建筑“朝阳楼”,它属桐乡书院的一部分。桐乡书院,坐西朝东,位于十甲中的三甲处。这个选址很微妙,其寓意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能取得科考前三甲的成绩。这里的前三甲,显然是指科甲。另据当地作家吴春富先生介绍,孔城老街地势为倒锅底形,书院地段最高,2000年水灾时,就桐乡书院没有被淹,由此也可见书院地位之“崇高”。据了解,在此后每次的乡试、县试、府试中,第一名必在该书院中产生,桐城书院一时声名大噪,成为私立办学的典范。
桐乡书院创办于1840年,是桐城派奠基人戴名世后裔桐城派中期代表作家戴钧衡与文聚奎、程恩绶三位孔城人筹办的。1853年,惨遭兵燹,后重新复整,但盛况不再。桐乡书院的创办,延续并佐证了桐城派文化及儒家文化的昌盛。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并为全国书院所奉崇。
据了解,中国美学奠基人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中共早期社会活动家尹宽等,均在此接受过启蒙教育。
四是田“甲”。仔细看孔城老街门额上的“甲”,会发现它无一例外地写成了“田”。这是为何?笔者翻查金文字典,发现甲字确有这种写法,只是外框是上大下小的弧方形,似盾牌状,中间再画一“十”字。这种像“田”字的写法,一是更有城廓象形的特点,二是更富乡土的味道,三是更具和平的象征,因为很容易让人想起“解甲归田”“铸剑为犁”等成语。
老街,因屯兵御敌而兴建,因商旅漕运而繁荣,也因水运没落而衰退,又因文旅开发而苏醒。目前遗存的代表性景点,还有满江村茶楼、李鸿章钱庄、桐乡书院、知府大宅、白果厅遗址、抗战时期·团部旧址、“文革”时期旧迹等。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城老街这一乡土间的“码头”街市,烽火岁月相对短暂,更多的是寻常时期富商大贾、中小商贩和普通劳动者置身其间的生存博弈与家族繁衍。
蜿蜒的街道,光滑的石板,深深的车辙,斑驳的老屋,独特的非遗……
行走老街巷,穿越慢时光。恍惚间,历史的回声纷至沓来:金戈铁马声,算盘拨打声,琅琅读书声,市井吆喝声,还有那广为传唱的地方歌谣:一甲咚咚呛,高跷带五猖;二甲真有钱,出个彩轮船;三甲真大胆,出个玻璃伞;四甲人斯文,出个富贵亭;五甲没得出,出个十二属;六甲与七甲,平台伴銮驾;八甲不顾羞,出个老悠秋;九甲狮子丑,像个哈叭狗;十甲人真榷,出的是台阁……
(邹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