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全省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7.8万辆和29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7%和55.5%。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获悉,今年以来,我省汽车产销总量保持稳步增长、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各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超六成
2023年以来,安徽系统谋划推进汽车首位产业,组建省汽车办,在全国率先启动集群建设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数据显示,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万辆和7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2%和65.6%。汽车出口104.5万辆,同比增长80.9%。前三季度,全省汽车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
目前,我省集聚奇瑞集团、江汽集团、蔚来汽车、合肥长安、合肥比亚迪、大众安徽、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企业,拥有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全系列产品。合肥、芜湖两市入选全国“双智”城市试点,合肥成为全国首个核心区域“全域开放”省会城市,芜湖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亳州市、宿州市推广酷哇科技智能网联无人清扫车辆应用;六安市示范应用氢燃料电池环卫洗扫车。
前11个月新增充电桩16万个
1~10月,我省累计举办定规模的汽车展会活动70余场,带动汽车消费超110亿元,其中首届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吸引95个品牌、1000余辆汽车参展,销售额超31.7亿元。
《安徽省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建设方案(2023~2027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暂行)》先后出台,让新能源车使用更安心无忧。1~11月全省新增充电桩16万个。今年我省还建成省级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上线4个月以来,全省公用充电桩接入率已达57.9%。针对老城区充电难问题,我省还推动在老城区城市停泊位开展充电桩建设,推广应用液冷超充等新技术。
产教融合方面,奇瑞、江淮、蔚来、大众、立讯精密、中鼎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与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双元制”、“订单班”、产业学院等多种合作模式逐步推广落地。
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探索融合发展场景试点
汽车产业发展,2024年怎么干?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省发展改革委(省汽车办)将会同有关方面,推动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与“院、网、谷”创新联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探索融合发展场景试点。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在氢能关键设备及材料、镁基等汽车轻量化材料等领域启动产业链协同攻关。我省还将推动中国科大、江汽集团智能新能源汽车联合实验室建设。积极申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快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发布“车能路云”应用场景。
在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建设上,我省将一体推进市、县、乡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实现全省新增公用充换电基础设施100%接入省充换电基础设施监管服务平台。推进储充换一体站建设,开展“车电分离”商业模式创新试点示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