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记者从安徽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委政法委组织推动全省政法机关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以来,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国排名显著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数保持“五大环境”前列。
树牢“重商”理念 积极响应企业司法期盼
2023年3月15日,省委书记韩俊在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要求做到“四个坚决”,并强调:“政法系统有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省委政法委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聚力六个活动、实现六个一批”为主要内容,组织推动全省政法机关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落细落实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举措,让企业和企业家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舒心发展、顺心成长,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国排名显著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数保持“五大环境”前列,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省政法机关畅通政企“直通车”,创新企业家约见政法单位负责人工作机制。
建立法院院长与企业家定期座谈制度,三级法院院长开门接访企业家3517人次。落实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45项。召开“警企恳谈会”,升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网上“警企议事群”5783个,覆盖企业2.1万余家,收集意见建议6524条,并重点围绕426家省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3854次。
等高对接“长三角”。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配套警务服务保障机制纳入2023年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领导小组会议重要议程,与沪苏浙高院共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建立跨域立案、协作执行等协同机制,开展跨长三角区域执法司法协作48265次,有效便利了企业跨域司法需求。
加大“安商”力度 依法打击侵企犯罪
我省政法机关打击侵企突出犯罪。重点惩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制假售假、敲诈勒索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对涉企警情集中接处、涉企案件“有案必受”,全省破获侵企违法犯罪案件2846件。
打击企业内部职务犯罪。对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侵害企业利益犯罪,既从严打击,又追溯源头。全省起诉民营企业内部职务犯罪案件255件326人,发出检察建议60件。
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犯罪。主动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建立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等的司法保护力度,全省审结涉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案件545件,同比上升160.8%。
优化“亲商”服务 营造一流法治环境
我省政法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推广“五免之城”建设经验,持续推行证明免交、证照免带、办事免跑、政策免申、轻微免罚。在铜陵、黄山、马鞍山、池州4市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全面推进“减证便民”行动,用1份“信用报告”替代40个部门“无违法违规证明”。推动涉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实现“涉企审批一网通办、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政策兑现直达直享”。
提供最优司法路径。建立覆盖侦查、公诉、审判、执行全环节的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不利影响。深化企业合规改革,加强检法衔接,实现涉案企业合规刑事诉讼全流程适用,帮助企业家改过自新,促使企业健康运营。2023年以来,全省审查办理企业合规案件187件。
落细“暖商”举措 用心为企纾困解难
我省政法机关加强执法司法检查。坚决防止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开展涉企案件执法司法规范化专项检查,评查检查各类涉企案件27608件;对企业经营性资产“活封活扣”,有效释放价值64亿余元财物的使用价值和融资功能;简化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流程,依法保障8314人次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全面清理涉企“挂案”。全面摸清底数,逐一“解剖麻雀”,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坚决撤销处理,坚决不让一个企业和企业家“负罪经营”。全省涉企“挂案”清理率100%,实现应清尽清、不留死角。
正向激励改过自新。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为主动履行义务或纠正失信行为的企业出具自动履行证明,覆盖企业12596家,依法撤销、删除失信8843件,累计出具信用恢复证明1468件。
健全“护商”机制 完善长效制度矩阵
我省政法机关建立涉企问题调研机制。结合主题教育,全省开展涉企调研课题302个,发现涉企问题484项,逐项推进落实。近日,制定出台《关于推深做实知识产权政法保护15项重点举措 服务保障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执法司法“全链条”保护体系。建立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护航机制。总结拓展护航专项行动成果,省委政法委近日制定出台《关于全省政法机关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常态化政法护航工作提供长效常治的制度保障。
完善营商环境体验机制。六安、铜陵、芜湖、宣城、黄山等地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切换企业视角,“沉浸式”体验营商环境冷暖,找准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把体验转化为效能,持续改进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化举措,形成“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的良性循环。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