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合肥市包河区首次对外发布“亩均效益论英雄”领跑者名单,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上榜。
据了解,合肥市包河区首次发布的“亩均效益论英雄”领跑者名单,是基于该区对2021年、2022年全区规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评选。该区经信局局长江宜介绍,2021年度包河区规上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际参评企业88家,规上企业中A类企业19家,占比21.59%;B类企业40家,占比45.45%;C类企业26家,占比29.55%;D类企业3家,占比3.41%。
2022年度,包河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最终参评企业86家,总营收268.2亿元,总税收9.8亿元,综合能源消费量6.09万吨标准煤,研发投入8.73亿元。
作为承载区域工业发展的阵地,合肥包河经开区着力通过亩均效益改革来解决发展空间受限与土地闲置低效并存的矛盾。包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牧介绍,该区按照省、市及包河区一系列亩均效益改革政策,摸清家底,分类查找原因,不断落实解决工业企业研发、市场与用地规模、土地闲置等之间的需求与矛盾,和企业一道想对策、谋发展。
会议上,省经信厅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为熙向参会的近130家工业企业代表、39家园区负责人阐释了我省“亩均效益论英雄”改革与江浙沪等发达省份、地区的不同之处,帮助企业和园区更加精准理解和把握我省改革精神。合肥市经信局二级调研员刁俊洲分享了合肥市亩均效益改革的总体情况,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合肥新产业、新赛道和新质生产力的改革探索之中,立足自身特点,不断提升竞争力。随后,11家企业获颁合肥市包河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奖杯。
合肥市包河区副区长霍锦秀介绍,2021年以来,该区深入落实省市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亩均论英雄” 改革,推动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根据亩均产值、亩均经济贡献实行差异化奖补,2年共兑现奖补资金608万元。率先搭建亩均效益评价数字化平台,实现评价全过程“数智化”管理。全速推进低效用地“腾笼换鸟”,2年累计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2454亩。做强金融服务“助推器”,推动企业、金融机构“牵手联姻”,2年累计为全区企业投放区级财政金融产品达5.18亿元。2023年,包河区先后获评“2022年度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市、区) ”“2023年安徽省‘亩均论英雄’改革优秀单位”。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通讯员 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