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罕见安徽首次:“钻地龙”在合肥地下“变形”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安徽商报 分享到 2024-01-12 18:06:13

挖完地铁隧道的盾构机无法从原有的出口返回地面怎么办?答案是现场“变形”从其他出口返回地面。1月12日,合肥市轨道集团发布消息,该市6号线一期工程洪岗站至东至路站区间左线盾构机在洞内顺利完成“变形”——解体,然后从其他出口吊出地面。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是我省轨道交通建设史上首次实施,在国内也属罕见。

据介绍,刚刚实现双贯通的“洪东”区间全长约1155米,盾构机从东至路站始发,到达洪岗站东端头15.8米暗挖段内接收。“为保障3号线洪岗站日常运营,盾构机无法从洪岗站原来的出口吊装出井,需在洞内解体分块后,水平运输至肥西路站始发井吊出。”据合肥市轨道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实施的盾构机洞内解体工法不但是我省交通建设史上首次使用,在国内也属罕见使用。“相对于国内应用较多的‘弃壳拆’‘抽芯拆’方法,于区间隧道内解体盾构机施工难度极大。”

由于盾构机重量较大(整机总重500余吨,外径为6.5米),且解体空间极为狭小(区间断面直径仅为6.9米),“所以,盾构机设备各系统仅能人工割除拆解。”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合肥轨道带领参建单位通过技术研讨,最终采用手拉葫芦、液压机具等机械设备,顺利完成盾构机洞内提升、翻转、装卸等一系列工序。

考虑到盾构机洞内解体对外部环境要求较高,且此次盾构机解体位置距离既有运营3号线垂直距离仅有约2米,为确保3号线运营安全,在切割拆解过程中,合肥轨道组织参建单位采用大功率轴流风机,将施工中产生烟尘抽送至洪岗站预留洞口排出,并持续监测3号线预留洞口烟尘浓度,最终在未对既有3号线运营产生任何影响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了盾构机洞内解体工作。“共拆解了重约34吨的零部件,再由特殊加工、改进的轨道运输电瓶车,运送至肥西路站始发井吊出地面。”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6号线一期17座车站已有14座主体结构封顶,36条盾构单线区间已有21条贯通。

除了6号线一期工程,合肥新桥机场S1线今日也迎来新进展,固镇路站至合肥西站盾构井区间右线贯通,这也意味着新桥机场S1线首条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据介绍,“固合”区间左线隧道长1760米,右线隧道长1767米,盾构机需穿越黏土、粉土、粉砂、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地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考虑到新桥机场S1线为市域线(相较合肥轨道既有线路80公里/小时的设计速度,S1线最高速度可达120公里/小时),更快的行驶速度对于施工标准和盾构区间直径有更高的要求,该区间采用的“奋斗一号”和“奋斗二号”2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可达6.98米,较传统盾构机直径宽约1米。经过三次下穿南淝河等高难度技术作业,该区间已实现区间双线贯通。截至目前,合肥新桥机场S1线已有5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18条盾构单线区间已有2条贯通。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通讯员 李丽媛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