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监测预警燃气、供水等险情1600余起,万分之一浓度燃气泄漏可快速定位,0.3升/分钟的微量水管泄漏可快速溯源……估计很多市民想不到,在自己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有一个不平凡的城市生命线系统在默默地守护着每个市民的日常安全。3月20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该市今年的重点城建任务正式发布,将继续推进“1155”大交通计划,推进城市生命线三期工程建设,推进城市更新,增设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
城市安全监测预警“合肥模式”揽大奖
燃气、供水、电力、综合管廊、桥梁等,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生命线”。然而,管网深埋在地下,桥梁矗立于空中,出现问题难以监测。“以合肥建成区燃气管网为例,其总里程已超过了上万公里。要在这么长的管线中,及时发现燃气隐患风险并排除,难度相当大。”为此,合肥市打造了城市生命线系统。
经过连续多年的发展,合肥市陆续建立“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综合管廊、消防、水环境”等多领域监测系统,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安全管理集成到一个平台、一张网络、一套指挥体系中。通过模型算法,万分之一浓度的微小燃气泄漏即可快速定位泄漏管线、0.3升/分钟的微量水管泄漏即可溯源到泄漏点±1米……
得益于生命线系统的“前沿哨兵”作用,合肥市近年来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70%。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共监测预警燃气、供水等险情1600余起,有效化解了市民身边看不见的安全隐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项目近期还喜提“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按照计划,合肥市今年将深化细化城市安全保障,推进城市生命线三期工程建设,加快对已有专项提标扩面。持续实施市政设施专项整治提升和燃气安全专项整治。
新添城市快速路,宿松路将南延
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合肥市将稳步实施“1155”大交通计划(即到2025年末,建成及在建铁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轨道交通500公里、城市快速路500公里,“环+放射+方格网”的城市交通网基本构建完成)。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计划建成下塘工业园、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争取合宁合武直通线早日开工;全面推进“大外环”北环线、西环线建设,全向拉伸城市框架;开工建设宿松路南延、魏武路等重要快速路;计划开通运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8号线一期。截至目前,“大外环”西环线——淮南至桐城高速公路合肥段已开工;4号线南延线正在与既有4号线贯通试运行;8号线很快将实现“轨通”,预计今年底有望拉近长丰、北城与合肥老城区的距离。
适度超前布设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
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是合肥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该市今年将用更大的力度推进城市更新,加快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科学划定片区更新范围,加强片区统筹,形成“成片连片”有机更新,加速推进龙高照、和平路等一批城中村改造片区项目,重点将园博小镇、卫岗王卫、大铺头片区打造成为亮点示范工程。
在提升城乡建设品质方面,准备实施打通15条断头路,治理15处拥堵点。优化城市交通微循环,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第二批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编制全市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有序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根据此前发布的信息,今年将建成城市停车泊位10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14400个以上,盘活共享停车泊位5000个以上,建设公共充电设施2000个。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