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创风起云涌。
尖端领域的不断突破和智能制造的快速迭代,靠的是强有力的科技研发及创新改革,而这又离不开金融血液的强力支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是科创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安徽金融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综合施策推进支持科技创新,助力安徽创新型省份的高质量建设。
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今年1月初,安徽支持科创发展的一项金融服务产品引起关注。
合肥兴泰担保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私募科创债券信用保护合约(CDS)业务,为长三角区域首笔由专业增信机构创设的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总规模6亿元,期限3个月,以安徽省内某优质资本运作、培育新兴产业的资本运营投资主体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科创债为标的,专项用于集成电路等产业前沿领域。而去年12月,由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搭建的合肥市科创金融“e链融合”应用场景也正式上线,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三大难题,提供全链条数字化金融服务。这,只是安徽金融支持科创体系的一个缩影。
2023年,省内各金融机构打造信用类、弱担保类、权利质押类、风险分担与补偿类等多祥化特色金融产品161款,已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起步-初创-成长-高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体系。当年,全省超过1/5新增贷款投向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接近6000亿元,在总贷款中占比升至7.7%,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排名第2;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全年增幅 48%,总规模突破6800亿元,牵引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提升到42.9%,科技保险共为1.9万户科技型企业提供保险保障1.2万亿元,为安徽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产业链金融聚焦“新质生产力”
安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为主体的融合服务。
据介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聚焦汽车“首位产业”,推动银行机构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布局,批量化对接链上3000多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近800亿元。
近3年数据显示,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接近翻两番,战新产业贷款年增幅50%以上,带动全省制造业贷款三年增长了88%,制造业贷款占比升至14%,有力支持安徽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科技强省和制造强省跨越发展。
科创金融改革深入推进
2022年11月11日,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合肥成为安徽历史上首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迎来历史机遇。
对于合肥试验区的建设,全省金融系统积极落实“六大行动”强化资源耦合联动,推动人才、企业、金融、资本、信息数据等各类创新要素向合肥试验区汇聚,合肥市科技创新领域相关贷款全省占比超过 40%。
历经一年多的发展,合肥市目前已建成全省超过40%的专营机构,贡献了全省近四成的科技贷款、近五成的战新产业贷款和超过七成的高技术产业贷款,合肥科技金融的“显示度”更加鲜明,区域“首位度”更加彰显,经济“贡献度”明显提升。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