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社携手安徽省图书馆 第119个爱心图书室落户淮北建元小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5-29 16:37:40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夏天的农田里生长了哪些食物……”当小学生们戴上VR眼镜,进入到虚拟现实世界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魅力。5月27日,安徽商报社携手安徽省图书馆来到淮北濉溪县韩村中心学校建元小学,捐建第119个爱心图书室,2000册图书承载着满满的爱心,为乡村孩子的知识宝库增添了丰富的资源。这些图书将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启迪智慧的重要窗口。同时,“阳光课堂”首次将VR技术带进校园,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草船借箭”、“五谷丰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景。

QQ截图20240529161241.jpg

2000册图书点亮孩子的读书梦

为了帮助建元小学的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当天上午8点,安徽商报联合安徽省图书馆募集爱心书籍2000册和1个爱心小药箱,驱车来到位于淮北市濉溪县韩村中心学校建元小学。这些图书经过前期的筹备和爱心人士、爱心学校的募捐,安徽省图书馆将图书进行整理、分类,方便孩子们阅读。当车辆刚刚来到校门口,正好是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立刻围上来问好,每一张笑脸都充满朴实和热情。“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学校现在只有8个班,包括幼儿园和1-5年级的小学生。”建元小学校长周红峰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学校虽然规模并不大,但一直很重视孩子的阅读。本次捐赠的图书,将为校园带来无尽的智慧之光。

“它们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图书,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心和关怀。”安徽省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孙瑞华介绍说,由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商报社共同主办的“爱心一日捐”公益活动发起于2010年3月5日“学雷锋日”,倡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课外读物、文具、教具等物品,为缺少课外书籍的乡村地区学校捐建“爱心快乐图书室”。截至目前,已在全国捐建“爱心快乐图书室”119个。“这些图书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爱阅读、爱探索、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励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本次活动,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服务队安徽商报爱心面对面志愿服务分队的队员们以及安徽省图书馆团支部的青年志愿者也在现场开展志愿服务,一直以来,安徽商报联合安徽省图书馆始终致力于公益事业,在这期间,也收获了许许多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支持。

QQ截图20240529161348.jpg

VR+活字印刷 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

“我看见了大南瓜、花生,还看到了玉米地,太神奇了。”为了普及科技知识,让乡村学生零距离体验科技知识带来的乐趣,感受科学魅力,安徽省图书馆“奇观”科学艺术展策划团队利用AR技术,带领孩子线上观看“奇观”艺术科学展,体验科学家眼中的奇妙世界。当带上VR眼镜,拿起手柄,三年级小学生周米朵瞬间进入一片农田里,看到有小兔子从眼前跑过,周米朵兴奋地追上去,一把将小兔子抱在怀里,奇妙的场景和景象,科技的魅力让她兴奋不已。“以前我给孩子们看冷冰冰的文字,无法设身处地理解和感受。现在通过VR课程,孩子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志愿者古闫翰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VR虚拟现实课堂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高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们可以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除了别出心裁的体验VR ,四年级的同学还体验活字印刷课。志愿者周洋洋首先介绍了活字印刷的起源、发展、技法和诸多工序。随后指导小学生们调整墨汁比例,将墨汁倒于墨碟中,用毛刷轻轻将墨水刷在木活字上,接着将宣纸铺在木活字上方,轻轻按压,将纸张定位。最后用工具按压纸张,使墨水均匀压印到宣纸上,一张张工整的拓印就完成了。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印刷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保证上墨的均匀,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参与练习,最终拓印出了满意的作品。志愿者刘倩还带来了“美丽科学”系列展览《奇观》的公益课堂,换个角度看世界,让小学生们发现平常的世界也可以很精彩。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文 杨雪娇 张云鹏/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