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美文】凝碧积翠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6-03 09:36:26

要说夏日的色彩,一个字:绿,一种凝碧积翠的绿。

无处不在的绿,见缝插针的绿,弥目皆是的绿。且,夏日的绿,有广度,有深度,有厚度,还有极强的表现力度。

那些年,居住乡村,晴好的夏日早晨,我喜欢站立村口,瞭望田野。村口不远处,就是玉米地。盛夏时节,玉米生长旺盛,色彩之绿,真是抵达了葱碧郁郁的境地。厚重,黏稠,熙熙攘攘的欢愉感。

夏日的玉米,恰如人之青壮年,充满力量,饱蘸生机。急于拔节,长叶,勃勃然,嘎嘎地唱着生长的歌。若然站立田头,凝心倾听,你是真的能够听到玉米拔节的那种咯吱咯吱的声响的,那是一种快乐的抻动,此等抻动,使一株玉米一天天长高长大,其外部表征,除了秸秆的日日粗壮,就是叶秆所呈现出来的日日浓重的绿。

天晴气爽,晴光大好,铺洒在大片的玉米地上。晴光之下,玉米棵的绿,就呈现出一种绿油油的色彩:晴明,平和,柔顺,翠莹莹,平滑如抚慰过的美好心情。给人的感受,则如饮醇醪,醺醺然,陶然乎其中。骤然风起,玉米随风摆动,便似波涛滚涌,满田地的绿,汹涌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

若然恰好一场雨后,田头积水,田地里湿汪汪的,凝视一株玉米,你会发现秸秆青绿、顺滑得不得了,顺着秸秆,你仿佛能看到水分正在滋滋滋地向上流淌,流淌的水分使得整株玉米显得格外饱满、浑实,水分也将所有的绿都逼到了表面,于是,一株玉米从秆儿到叶,那绿,都仿佛要浮漾出来了,像一个女人,急于要宣泄她压抑已久的情欲。

阡岭,乡村土地上一种普遍的呈现,也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居住乡村,我特别喜欢于夏日的黄昏,在阡岭上徜徉。

一天的工作结束,心情放松,漫步一道阡岭,就是在弹拨一条自然的琴弦。阡岭上,杂草丛生,高的、矮的,粗的、细的,藤蔓的、非藤蔓的,稀疏的、稠密的,存在种种,姿态多样。因为草杂,所以,一条阡岭的绿,也深浅不一,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它不单一,不单调,它因为“杂”而纷繁,而多姿多态。人在行走中,杂草青涩涩的味道,一阵阵扑鼻而来,那味道涩而不糙,涩涩的味道中,有一份沁人心魄的鲜碧,是一种自然的清芬;杂草羁绊,在脚面,在裤脚,留下寸寸绿色的印痕。那印痕,像钤下的一枚枚印章,表征着对一个季节的绿色记忆。

有些阡岭上,还会植树,大多为桑树。桑树的叶是一种浅绿,绿中泛着一些微微的黄,桑树的绿有一种柔软的特质,那是一种蕴含着千丝万缕的柔情的绿,面对这样的绿,我会油然而生一份敬意——想到蚕,想到润滑的丝绸,想到如丝绸般的平顺人生。

桑树,通过一条条蚕,曾在多少年里,赋予人间世界一份盛世的华美。

暮色黄昏,浅黄的光投射到一道阡岭上,杂草会映射出明净的光芒,那份明净,仿佛一种洗练人生,在暮色中,以一种特有的简洁、明快,照亮自己,也映照他人。

夏日之绿,有一种“钻”的硬劲和力度。徜徉自然,你会发现,纵使在一些乱石间,一些石壁上,也会有绿色倔强存在着。乱石间,绿色在石底萌芽,于石堆间蜿蜒,扩张;石壁上,绿色在泥土缝隙中,牵引而出,然后尨茸披散,甚至于遮蔽半个石壁。

至于,站立山巅,遥望山川,那种铺天盖地,绵延而来的绿,更是有一种磅礴之势:起伏汹涌,铺展延伸,视野有多远,绿色就有多远。对之,你唯有惊叹,惊叹夏日绿色的无边无际,惊叹夏日绿色给你带来的无限的震撼。如此广阔的背景下,夏日的绿,给予人的,是一种壮阔之美。

夏日的绿,是一个季节的色彩,也是一个季节生长的表达方式。我喜欢夏日的绿,凝碧积翠,养目洗心。(路来森)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