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雕刻徽州”非遗技艺精品展合肥开幕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6-12 17:41:06

看见平凡亲切的徽州神韵,感受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6月12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雕刻徽州”非遗技艺精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展。徽州四雕、文房四宝、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州剪纸等10余种制作技艺、31位非遗传承人、53件非遗佳作集中亮相,带观众翻阅徽州技艺篇章,感受非遗之韵,体味生活之美。

QQ截图20240612162624.jpg

将反复杵捣后的墨丸嵌入印版,小心脱模,一块徽墨逐渐成型……当天上午,在安徽省美术馆二楼展厅里,非遗传承人姚仲林现场展示徽墨制作技艺,浓郁的墨香吸引了众多观众。姚仲林展示的只是徽墨制作的部分工序,脱模后的墨锭还要经过6个月阴干,再经过打磨、填金等复杂工序,才有机会成为一块合格的徽墨,在“文房四宝”中占据一席。

QQ截图20240612162601.jpg

时间与匠心缺一不可,才造就了展览中亮相的非遗精品。“雕刻徽州”非遗技艺精品展分为刀笔生辉、文心入艺、佳茗流香三个部分。 徽州工艺很大程度表现在徽州工匠的刀上,“刀笔生辉”部分展示了徽州砖雕、木雕、竹雕、徽派版画的精品佳作。徽州丰富的物产为文房四宝等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心入艺”展示了徽墨、歙砚、宣笔、徽州篆刻等文玩雅器。徽州群峰相拥,气候湿润,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出诸多名茶,“佳茗流香”展示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安徽名茶。开幕当天,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实物、展板了解徽茶制作技艺,还可以现场品鉴非遗传人制作的徽州名茶。

QQ截图20240612162636.jpg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竹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竹雕代表性传承人洪建华带着自己的多件作品参展,其中《皖南竹居图》竹雕笔筒耗时7个多月,以12层高浮雕技艺展现了热闹喜庆的丰收场景。收割、打谷、入仓……小小的笔筒上,人物表情栩栩如生,翠竹枝叶根根分明,令人叹为观止。另一件徽州木雕作品《皖南人家》小叶紫檀摆件则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生机勃勃。“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非遗传承人也通过刻刀在作品上记录时代。”洪建华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非遗才能传承发展。2022年起他还在高校为大学生上课,很多年轻人选修非遗课程,令人非常欣慰。

QQ截图20240612162613.jpg

徽派版画黄山市级非遗传承人薛寅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徽派版画作品参展,还现场带观众体验徽派版画制作技艺。除了传统的花鸟、松石等图案,“途个青松”“平安喜乐““见字如面”等图案轻松有趣,备受欢迎。“徽派版画的特点就是以线为主,画面干净简洁,透露出文人的书卷气,雅致又耐看。”她介绍,徽派版画制作技艺中的鋀板、拱花印刷术等技艺影响深远,传播海内外,不仅应用在非遗作品上,在绘画、平面设计等领域也有应用,生机勃勃。

QQ截图20240612162652.jpg

千百年流传的徽州技艺,不仅承载着徽州人的文化自信,也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目前仅黄山市就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省级78项、市级14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省级154人、市级797人,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7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处。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