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城村,在怀宁马庙镇,有一处距今已达六千年历史的古遗址。遗址不远处,隔着几块水田,就是一条长长的绿色长龙,茂密葱茏,组成它的是野竹、杂草、刺槐、棠梨、柳树、臭椿、野桃以及其它一些杂树。
来孙家城前,查了一些资料,得知孙家城,并非孙家建立的城市,而是谐音而来。传说三国时,曹丕出生于此,一开始叫“生家城”,因读音问题,后来慢慢读成“孙家城”。这一带,与曹操有关的地名还有很多,如马庙,太子墩、太子庙、祭天岭、浴儿城、离子墩、营盘岭、马山、曹坦等处,都作为了村名或者组名。
孙家城,是在三十年前被发现的。经挖掘,发现它的文化堆积,主要是以距今近6000-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汉、六朝时期遗存。
这条绿色的长龙该是那时的土城墙,曾经该抵挡过来自潜山、桐城山里顺河而下的凶猛野兽的侵袭。查资料得知,遗址周边有城垣,为土堆筑,大致呈圆角长方形,东、南、西面大体保存完好,东北角、西北角及北面被毁,北部被大沙河冲毁。其外围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300米,现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可是,现在早已看不出全貌,也不复那时的坚固、威武和森严。岁月早将之侵蚀得体无完肤。我所见到的是上面各种的树木、杂草、野花,层层叠叠,蓊蓊郁郁,几乎连风都透不过去。在下午的阳光里,看见散落在林间的斑驳的光,它宛如时光的碎片,曾经照耀过这里。
一两个老人站在屋前,满脸疑惑地望着我们。一户紧闭着门的屋前,一棵杏树密密匝匝的叶片下面,结满青杏。另一户人家门前,有一棵枇杷树,黄灿灿的枇杷挂满枝头。一些鸡鸭游动在房前屋后……这些乡间的物象,生动光鲜且时时演绎。
不大一会,到了大沙河边,阴翳蔽日,颇有一些黄昏的意向。我瞬间坠入阴暗,感受到了阴凉。河床算不上宽阔,水流也还平缓。河岸野草、杂树丛生,以水柳居多。我透过空隙,看清光亮。这河,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而去,滋养和孕育了两岸一代代人,也积淀了一层层厚重的文化。
遗址内被挖掘的地方,已恢复为田地,看不出任何痕迹。几千年过去,土壤一层层复加,深埋一些过往。挖掘的一批文物,可看出那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比如,代表生产工具的有斧、锛、凿;代表生活工具的有砂红陶、泥质陶、外红内黑陶、夹粗砂白陶等;代表生活追求的玉器有残玉璜、坠饰等。
现在的孙家城,属于孙家城村的孙城和费屋组。从城池变为村庄,是自然的伟力,也是时间的使然。我不可能知道当中的细节,但可以透过遗址,拽住一些过往的风,为之拼接一幅幅历史画卷。
我轻轻地在孙家城土地上行走,每一步都像是跨越了六千年。似觉得脚下的泥土,还保留有那时的温度,它组成历史的片段,链接成一篇古老文明的恢弘大著。闭上眼睛,慢慢用心感受泥土的呼吸,想着它们经历了多少风雨洗礼,见证了多少日月更替?时间的力量,可摧毁一切,却也可留下最珍贵的趾痕。
阳光轻洒在古老的孙家城土地上,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那金色的光芒与遗址上的一切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曼妙图画,神秘又宁静。同时,也让一些东西延续,并且赋予一些诗情,一些意境。
离开孙家城遗址,心中充满感慨。这些遗迹,既有历史魅力,展示着生命的力量,又有独特的灵魂,更是一首未完的史诗,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光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