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来“碍”去——肥西县民政局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侧记
来源: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4-08-27 15:57:36

盛夏时节,炙热如火。在肥西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合肥市惠普社工师事务所的社工仍在正常开展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入户动态信息摸排,推送居家康复指导服务。

在近日的一次入户访视途中,片区社工接到租住在合肥经开区的精障患者张某邻居的电话——“张大姐的儿子找不到了,你们快来……”。

img1

现年52岁的张某在幼年时期因高烧导致癫痫,定残为精神二级。她的丈夫已故,目前与同样患有精神二级残疾的儿子小何共同生活。张某的女儿作为家庭监护人,因为家庭生计,不能脱产在家照护,张某居家照护和康复状况堪忧。

社工刚走进张某租住的小区,就遇到穿着棉拖鞋的张某在小区绿化丛中毫无方向的寻找不知所踪的小何。当时已近傍晚5点,面对精神几近崩溃的张某,社工了解情况后迅速执行紧急应对预案——与社区“5人帮扶小组”协同行动,“兵”分6路开启“找人”模式。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寻找,社工终于在车流中找到了神情恍惚的小何。张某看到小何后,焦燥情绪有所缓和。社工了解到张某当日因中暑、加之寻子心切,中午就水米未进。社工小玲顾不上去接自己孩子放学,启动爱心助餐服务。她和社工小黄一起陪护张某母子回家后,却发现其家里的食材早已过期变质。小玲负责陪护安抚张大姐母子,小黄前往超市购买食材,为张大姐母子烹制出一份饱含爱心的晚餐。

2024-08-19 164229

“张大姐,您慢点吃,小心别烫着了!”在社工小玲、小黄的关怀中,张某母子安心地享用着爱心晚餐。“以后不论你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打电话给我们,我们随时都在,别一个人干着急,你更要照顾好自己。”张大姐感激地紧握社工小玲和小黄的手,一时间难以用语言表达内心的谢意。在短暂失踪、母子重逢的欢悦氛围中,社工等到了张某从外地勿勿赶回的女儿。社工将今天的突发情况详细转达给身为监护人的女儿,叮嘱她要在高温季节谨防精神病复发,要履行好家庭监护责任。

精神障碍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在社区康复服务这片温柔的世界里,社工倾心服务于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宛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颗渴望理解与温暖的心灵。专业的温情帮扶,助推了患者心灵的复苏,构建了更加坚实的社会支撑网络,提升了公众的认知与理解,更为患者融入社会提供支持。

近年来,肥西县民政局锐意探索,在上派镇、桃花镇、肥西经开区试点实施县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公益服务项目,围绕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在“五人关爱管控小组”工作机制上打造“5+1+N”模式,即五人关爱管控小组+专业社工+N(心理咨询师、律师、健康指导师、应急救护人员等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在县民政局具体指导下,专业社工以“底数清、情况明、管住人、控发案”为总体要求,采取专群结合、人技结合、点面结合等方式,逐村逐户、逐人见面、逐一核查,全面摸清患者底数、全面完成个案风险隐患排查。以“一户一档、一人一策”为基础全面建成个案服务管理台账,推行分级管理、分层服务,面向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开展协助就医、协助就业、家庭康复指导、兜底保障政策推送等服务,使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稳定,点亮了精神障碍患者生命的尊严与希望,擦亮了肥西精康服务的底色和成色。(李晓宏)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