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全国劳动模范程太平:扎根田间地头 一心扑在百姓“饭碗”上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1-24 11:07:49

“我是一个农民,把一个个好品种育出来,然后全社会一起享用,就是我的追求,也是我最大的快乐。”提起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太平,身边的人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三十多年来,程太平扎根田间地头,潜心钻研水稻实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培育多个水稻良种,带动了许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程太平出生在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三连村,1980年,他以两分之差高考落榜回乡。回到家乡后的程太平并没有放弃学习,他一边务农,一边考取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学班,还经常跟着收音机学习,订阅刊物、购买书籍、咨询专家……1987年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毕业后,他分到九连乡(现籍山镇)农技站,在基层一线当起了一名农技员。从那以后,程太平开始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

“什么时候我们种稻子能不插秧就好了!”多年前,几位农民不经意间的感慨留在了程太平的心中。自此,一个梦想也就此在程太平心中深深扎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他深知,只有良种才能种出高产的水稻,让乡亲们吃饱吃好。

身为农民更知农民的艰辛,上世纪90年代开始,程太平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投身水稻轻简化生产技术研究。培育一个好的稻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反复试验。而育种的大部分时间,程太平都要蹲在田里,夏天温度高,几天下来,暴晒闷热都要让他脱一层皮。

没有试验田,他就钻到自家承包田里;没有经费,他就四处借。最早的时候,程太平在自家的6亩田里搞试验,一到收获季,别人家都有粮食可收,而他的实验田常常是收获甚微。尽管如此,程太平也没有放弃,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农技书籍中找灵感,在请教专家中找答案。为此,他每年都要跑遍大半个中国。

他硬是凭着坚韧的毅力,刻苦钻研,从水稻栽培到水稻育种,把水稻由多灾和低产作物变为抗灾和高产作物,水稻研究屡创佳绩。在这期间,程太平完成早稻半旱式直播技术研究,并育成国内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直播稻品种——“皖稻143号”。

2005年至2008年间,程太平主持并推广的项目被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立项,“一种早晚直播连作水稻品种选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品种当年在省内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为种植农民每亩节约成本20%以上、增效280多元,社会效益过亿元。

近年来,程太平克服重重困难,又相继创育出“化感2205”“南陵早2号”等特早熟早稻,将传统的“双抢”时间前移了10多天,为田地四季稳粮扩经多元化种植创设条件,给种植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长江流域推广面积已超过千万亩,数十万农户受益。

程太平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安徽好人”等荣誉。2024年4月,他当选2024年一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徐宏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