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正青春】徽商“顶流”齐聚徽商大会 大咖们都说了啥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3-23 20:21:54

杨元庆、王祥明、尹同跃、彭寿……这些徽商“顶流”齐聚合肥,都说了什么?3月22日,2025徽商大会在合肥正式开幕。开幕式上,多位徽商企业家代表发言,新时代徽商精神、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成了发言中出现的高频词、热门词。

杨元庆:让徽商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在中国经济巨轮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的关键时期,徽商群体作为中国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更应该肩负起时代责任和使命。”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开幕式上倡议徽商凝聚力量,争当先锋,助力安徽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杨元庆倡议,广大徽商企业坚持科创引领,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认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以‘新’促新,以‘智’提质。”

他表示,以“新”促新,就是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和培育,创造新供给,刺激新需求,创造新的增长机会。以“智”提质,就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赋能。

杨元庆还倡议徽商企业,弘扬徽商精神,共同书写回报桑梓新篇章。他表示,当前安徽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我们将共同努力,让徽商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王祥明:华润将进一步加大在皖投资力度

“我是安徽人,无论走到哪里,家乡总是让人惦念。”在开幕式上,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祥明饱含深情地表示,对于安徽的发展充满关注,对安徽的未来充满期待。 

王祥明表示,近年来,华润集团主动对接安徽发展,优先落地新产业、新模式,不断释放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华润集团旗下多个业务在安徽均有广泛布局,截至 2024年底,华润在皖总资产690亿元,累计投资约730亿元、纳税 250亿元,吸纳就业超1.6万人。

“迈上新征程,安徽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力提速,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王祥明表示,华润将立足安徽所需,发挥自身所长,进一步加大在皖投资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汽车芯片联合实验室建设,共同助力芯片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大绿色能源投资,积极参与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切实发挥民生央企功能,加快消费零售业态投资布局,为安徽百姓提供更优的商品和服务。”

尹同跃:奇瑞登上冠军台就不再下去了

“奇瑞作为扎根安徽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始终与安徽发展命运相连,同频共振。”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开幕式上表示,去年,安徽汽车产业创造了“一个全国第1,两个全国第2”的卓越业绩,奇瑞也乘势而上,创造了销量、新能源增速、营收、出口等历史新高。今年1-2月份,奇瑞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集团累计销售汽车40.5万辆,同比增长18.2%,出口量继续位居中国车企第一。“我们希望,奇瑞能够努力为徽商长脸,为安徽智造、为中国汽车加分!”“奇瑞登上这个冠军台,就不再下去了。”

尹同跃表示,奇瑞的“根”在安徽,只有立足安徽,聚链成群,开放突破,才有机会成就世界级品牌。奇瑞将发挥好汽车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努力承担起三大使命,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为留在老家的徽商企业,奇瑞也将为五湖四海的家人们做好‘有妈妈味道的菜’,欢迎大家常回来,也希望大家带好自己的‘礼物’。”

彭寿:为安徽的未来充满自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科技委主任,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院长彭寿在发言中表示,身为新时代徽商人,为安徽的发展倍感振奋,为安徽的成就无比自豪,为安徽的未来充满自信。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彭寿认为,安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汇集地,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沃土”。“作为扎根安徽50多年的国家级科研院所,我们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在安徽大地打造全国唯一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在安徽大地落地多项‘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创新成果,通过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加速实现自立自强,持续擦亮‘安徽智造’‘中国创造’新名片。”

他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时与势。聚焦制造强国建设,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面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区域战略指引、超大规模市场引导、完善产业体系支撑,安徽“万亿级”新材料产业必将厚积薄发、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余承东:解决“卡脖子”问题得到皖企很多支持

“华为在安徽有广泛产学研合作,涉及5G通信、数据中心、AI、新能源汽车、终端等。”在开幕式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对华为在安徽的各项合作如数家珍。

余承东介绍,过去几年,华为终端和汽车业务走出了两条清晰的路:一条是鸿蒙手机生态规模性突破,一条是汽车科技赋能和生态合作模式。过去几年华为终端业务挑战很大,很多“卡脖子”问题的解决也得到了安徽企业的支持。

近年来华为探索建立新的汽车产业合作模式——鸿蒙智行生态联盟,将华为在智能化技术和消费者领域优势与车企进行协同,帮助车企抓住智能化机遇实现高端化品牌转型。去年一共销售44.5万辆,真正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高端豪华车格局。华为与奇瑞和江淮合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鸿蒙智行与奇瑞智界品牌合作,已上市两款车型,S7深受年轻人的喜爱,R7去年9月底一上市就热销,目前累计订单已超过了8万辆。尊界S800是鸿蒙智行和江淮合作的百万级产品,5月将发布上市。“智界和尊界会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车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余承东表示,过去一年鸿蒙智行不仅是华为与车企伙伴的共赢,更是中国汽车工业高端转型重要的一步,我们愿与所有徽商伙伴携手,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维,让世界看见中国智慧。”

刘庆峰:徽商精神就是“徽骆驼”+“黄山松”

“今天开会前,我问讯飞星火,怎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我们今天的徽商精神?它回答我,就是‘徽骆驼’+‘黄山松’。”在当天的开幕式上,科大讯飞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引用讯飞星火的答案表示,“徽骆驼”精神就是不畏艰辛、长途跋涉,即便历经了风暴也内心坚定;“黄山松”是即便立足峭壁、栉风沐雨,也要顶天立地、胸怀天下的精神气质。“今天这种精神让我们聚在一起,像一团火一样充满了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刘庆峰表示,大模型应用已经跨越了早期采用者16%的鸿沟,人工智能大规模兑现红利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不仅仅是个人用户所带来的趣味尝鲜应用,更在赋能科研、工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他认为,当今大模型的发展呈现出“顶天”和“立地”两大特征,顶天是指底座模型要持续提升。立地则是指大模型产业落地,立地的核心就是构建包含“建算力、理数据、训模型、落场景、保安全、精运营”等整套工具链,以此来解决大模型落地行业的“最后一公里”、AI幻觉等问题。

“本轮通用人工智能的国产自主可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安徽已经构建独特的比较优势。”刘庆峰认为,当前,安徽正在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已建成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如智医助理等行业应用上正走在全国前列,打造行业样板。此外,安徽在自主可控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可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前瞻性任务上进行国家战略布局。

刘庆峰认为,本轮通用人工智能需要集群发展和生态繁荣,徽商企业应该抱团发展。目前,讯飞开放平台已汇聚819万开发者团队,已开放超过808项AI产品和能力,过去一年新增实名认证开发者团队数量206万。“我们期待徽商企业精诚合作,围绕打造更好生态,助力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徽商产业集群发展。”

徐鸣:新势力“造星”的时代已经呼啸而至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及商业航天。”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徐鸣在开幕式上表示,作为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在他看来,“政策支持+需求牵引+耐心资本+中国科创优势”——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作为新势力,正在成为建设航天强国的主力军。“新势力造星正在打开新的赛道,开启新科创时代。”

徐鸣认为,全球航天技术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应用需求正在从军事向民用消费级需求扩展。卫星应用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规模应用示范”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词”。“在今天,商业航天不是巨头的独角戏,而是千万创新者面向全球用户的舞台!”

过去几年,银河航天依托安徽的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安徽是科创强省,在空天信息产业领域,前瞻布局,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今年年初,银河航天成功为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制了天路一号卫星,这两天刚回传了首批风场测量干涉图像,弥补了国内空白。徐鸣表示,银河航天还与合肥产投联合成立了商业航天产业基金,已经进行投资,未来银河航天会全力以赴,成为“商业航天安徽力量”的中坚。“属于新势力‘造星’的时代,已经呼啸而至!”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 /文 任逸玮/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