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025徽商文旅融合发展链接会在合肥开幕,多位徽商企业家和文旅行业的大咖以“徽商聚力 文旅融合”为主题,共谋安徽文旅高质量发展大计。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会长吉小冬表示,文旅产业要让年轻人看见希望、让创业者感受温度。
去年,安徽省旅发大会提出“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活化”,黄山脚下的西递宏村将古祠堂改造为“徽商文化研学馆”,游客手持“徽商文牒”,体验从学徒到掌柜的商路闯关;芜湖古城复现“十里长街”盛景,徽剧《徽商往事》场场爆满……“四百年前,徽商‘踏遍青山、纵横四海’,以‘敢为人先、守信重义’的品格铸就商界传奇;四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更需以‘长期主义’的定力,将徽商精神注入文旅产业的血脉。”吉小冬认为,唯有以十年、百年为刻度守护文化根脉,才能让“徽风皖韵”历久弥新。
徽商先辈“靠山吃山”却更懂“养山护山”,黄山迎客松千年长青,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2024年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强调“生态旅游红线不可逾越”,安徽率先响应——多个景区推行“零废弃”游览;巢湖沿岸民宿群采用光伏发电、雨水循环系统,碳排放量降低35%。“我们坚信,生态保护不是成本,而是投资;不是限制,而是机遇。”吉小冬告诉记者,新时代徽商精神,既要传承“徽骆驼”的坚韧,更要彰显“科创尖兵”的锐气。比如,合肥“科里科气”的基因正在为文旅赋能,用AR技术还原李鸿章故居的百年变迁,游客扫码即可“对话历史”;黄山构建“智慧黄山”,使景区拥堵预警准确率达90%。
文旅发展的本质是人才培养。目前,黄山市已与高校联合实施的“徽匠传承计划”,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返乡青年在芜湖创办的“江畔民宿聚落”,通过短视频平台吸引百万粉丝,让长江岸线的渔村文化重焕生机……“这些实践告诉我们:唯有让年轻人看见希望、让创业者感受温度,文旅产业才能永葆活力。”吉小冬表示,全联旅游业商会作为全国性行业组织,将全力发挥纽带作用,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商会赋能”的协同格局。依托商会与UN Tourism(世界旅游组织)、WTTC(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PATA(亚太旅游协会)的合作网络,推动徽商品牌纳入国际旅游推荐线路,支持徽商参与“一带一路”文旅合作项目,向世界讲好“安徽故事”。(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文 任逸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