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刚到,细嫩的蕨菜便从地面探出了头,好奇地张望着世界。
蕨菜,又名拳头菜、猫爪、龙头菜等,属风尾科,是蕨类植物的一种。茎细秆高,棕色细毛,叶为绿色,长大成茅草。春日采蕨,古已有之。寻根究源,早在《诗经》便有记载: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李白有诗: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
儿时采蕨辛苦,但快乐。年幼时,乡下孩子大多要上山放牛,我常常相约几位要好的伙伴,沐浴着清晨第一抹阳光,聆听着路旁树枝上鸟鸣,一路蹦蹦跳跳把牛赶到山上。此时,山道边、荆棘丛里、低矮的灌木下,一根根鲜嫩欲翠的蕨芽破土而出。它们如淘气的小娃娃,一簇簇挤在一起,叶子连着叶子,有的在握拳练功,有的在舒展筋骨,有的则在举目眺望,姿态各异,情趣盎然。看到一根根露出嫰芽的蕨菜,我们不由自主蹲下身子,一根根掐着蕨菜肥厚的茎叶底部,稍微用点劲掐下。
采回家的蕨芽,浑身裹着一层细细薄薄的茸毛,拿在手中的感觉非常柔软。蕨菜要趁鲜吃。母亲已在厨房烧水,她先将蕨菜在滚烫的开水里过一下,然后再放到盛好冷水的盆里浸泡一夜,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将捣好的大蒜、姜末搁在蕨菜上,再将锅里冒烟的清油连锅端起浇在蕨菜上,随着“滋啦”声响,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凉拌蕨菜呈现眼前。
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明代诗人罗永恭的这首诗,就是赞誉野山蕨美味的。倘在爆炒野山蕨时,再加进一些腊肉丁,那味儿就更香了,堪称绝品,让人品后回味无穷。然而,我还是喜欢母亲做的素炒蕨菜三鲜山珍小蔬。该菜肴以春菇、春笋和蕨菜为原料。将香菇去蒂,春笋切丝,沸水焯过,去其淡淡苦涩味,把锅烧热,将香菇和笋丝一同下锅煸炒片刻,再倒入蕨菜,调入味料,略为烹炒,即可装盘上桌。
听母亲说,蕨全身是宝,它长出来的茎叶能吃,地下的蕨根也是一种原生态食材,蕨粑就是由蕨根经过五六道工序提取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农家美食。儿时,母亲把蕨根挖来后,洗掉泥巴,用石磨磨碎,清水淘洗,留下汁液让其慢慢沉淀,并多次换水,直到蕨粉完全变白。吃时,锅烧热,倒入蕨粉,不停搅动,变成蕨粑,可直接煮着吃,或炒着吃。
有时,母亲还把蕨菜晒成菜干,想吃的时候,用清水泡开。泡发的蕨菜和新鲜蕨菜并无太大区别,但不怕麻烦的话,也可将新鲜蕨菜切成小段,用淡盐水或米汤水泡好密封,这样就能在六七月“青黄不接”时,拿出调剂胃口。春天的味道,也能保留得很长很长。
(钟竹意)
【橙笔记】食蕨
安徽商报
张雪子
2025-03-24 08:51:15
春天刚到,细嫩的蕨菜便从地面探出了头,好奇地张望着世界。
蕨菜,又名拳头菜、猫爪、龙头菜等,属风尾科,是蕨类植物的一种。茎细秆高,棕色细毛,叶为绿色,长大成茅草。春日采蕨,古已有之。寻根究源,早在《诗经》便有记载: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李白有诗: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
儿时采蕨辛苦,但快乐。年幼时,乡下孩子大多要上山放牛,我常常相约几位要好的伙伴,沐浴着清晨第一抹阳光,聆听着路旁树枝上鸟鸣,一路蹦蹦跳跳把牛赶到山上。此时,山道边、荆棘丛里、低矮的灌木下,一根根鲜嫩欲翠的蕨芽破土而出。它们如淘气的小娃娃,一簇簇挤在一起,叶子连着叶子,有的在握拳练功,有的在舒展筋骨,有的则在举目眺望,姿态各异,情趣盎然。看到一根根露出嫰芽的蕨菜,我们不由自主蹲下身子,一根根掐着蕨菜肥厚的茎叶底部,稍微用点劲掐下。
采回家的蕨芽,浑身裹着一层细细薄薄的茸毛,拿在手中的感觉非常柔软。蕨菜要趁鲜吃。母亲已在厨房烧水,她先将蕨菜在滚烫的开水里过一下,然后再放到盛好冷水的盆里浸泡一夜,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将捣好的大蒜、姜末搁在蕨菜上,再将锅里冒烟的清油连锅端起浇在蕨菜上,随着“滋啦”声响,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凉拌蕨菜呈现眼前。
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明代诗人罗永恭的这首诗,就是赞誉野山蕨美味的。倘在爆炒野山蕨时,再加进一些腊肉丁,那味儿就更香了,堪称绝品,让人品后回味无穷。然而,我还是喜欢母亲做的素炒蕨菜三鲜山珍小蔬。该菜肴以春菇、春笋和蕨菜为原料。将香菇去蒂,春笋切丝,沸水焯过,去其淡淡苦涩味,把锅烧热,将香菇和笋丝一同下锅煸炒片刻,再倒入蕨菜,调入味料,略为烹炒,即可装盘上桌。
听母亲说,蕨全身是宝,它长出来的茎叶能吃,地下的蕨根也是一种原生态食材,蕨粑就是由蕨根经过五六道工序提取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农家美食。儿时,母亲把蕨根挖来后,洗掉泥巴,用石磨磨碎,清水淘洗,留下汁液让其慢慢沉淀,并多次换水,直到蕨粉完全变白。吃时,锅烧热,倒入蕨粉,不停搅动,变成蕨粑,可直接煮着吃,或炒着吃。
有时,母亲还把蕨菜晒成菜干,想吃的时候,用清水泡开。泡发的蕨菜和新鲜蕨菜并无太大区别,但不怕麻烦的话,也可将新鲜蕨菜切成小段,用淡盐水或米汤水泡好密封,这样就能在六七月“青黄不接”时,拿出调剂胃口。春天的味道,也能保留得很长很长。
(钟竹意)
春天刚到,细嫩的蕨菜便从地面探出了头,好奇地张望着世界。蕨菜,又名拳头菜、猫爪、龙头菜等,属风尾科,是蕨类植物的一种。茎细秆高,棕色细毛,叶为绿色,长大成茅草。春日采蕨,古已有之。寻根究源,早在《诗经》便有记载: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李白有诗: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儿时采蕨辛苦,但快乐。年幼时,乡下孩子大多要上山放牛,我常常相约几位要好的伙伴,沐浴着清晨第一抹阳光,聆听着路旁树枝上鸟鸣,一路蹦蹦跳跳把牛赶到山上。此时,山道边、荆棘丛里、低矮的灌木下,一根根鲜嫩欲翠的蕨芽破土而出。它们如淘气的小娃娃,一簇簇挤在一起,叶子连着叶子,有的在握拳练功,有的在舒展筋骨,有的则在举目眺望,姿态各异,情趣盎然。看到一根根露出嫰芽的蕨菜,我们不由自主蹲下身子,一根根掐着蕨菜肥厚的茎叶底部,稍微用点劲掐下。采回家的蕨芽,浑身裹着一层细细薄薄的茸毛,拿在手中的感觉非常柔软。蕨菜要趁鲜吃。母亲已在厨房烧水,她先将蕨菜在滚烫的开水里过一下,然后再放到盛好冷水的盆里浸泡一夜,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将捣好的大蒜、姜末搁在蕨菜上,再将锅里冒烟的清油连锅端起浇在蕨菜上,随着“滋啦”声响,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凉拌蕨菜呈现眼前。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明代诗人罗永恭的这首诗,就是赞誉野山蕨美味的。倘在爆炒野山蕨时,再加进一些腊肉丁,那味儿就更香了,堪称绝品,让人品后回味无穷。然而,我还是喜欢母亲做的素炒蕨菜三鲜山珍小蔬。该菜肴以春菇、春笋和蕨菜为原料。将香菇去蒂,春笋切丝,沸水焯过,去其淡淡苦涩味,把锅烧热,将香菇和笋丝一同下锅煸炒片刻,再倒入蕨菜,调入味料,略为烹炒,即可装盘上桌。听母亲说,蕨全身是宝,它长出来的茎叶能吃,地下的蕨根也是一种原生态食材,蕨粑就是由蕨根经过五六道工序提取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农家美食。儿时,母亲把蕨根挖来后,洗掉泥巴,用石磨磨碎,清水淘洗,留下汁液让其慢慢沉淀,并多次换水,直到蕨粉完全变白。吃时,锅烧热,倒入蕨粉,不停搅动,变成蕨粑,可直接煮着吃,或炒着吃。有时,母亲还把蕨菜晒成菜干,想吃的时候,用清水泡开。泡发的蕨菜和新鲜蕨菜并无太大区别,但不怕麻烦的话,也可将新鲜蕨菜切成小段,用淡盐水或米汤水泡好密封,这样就能在六七月“青黄不接”时,拿出调剂胃口。春天的味道,也能保留得很长很长。(钟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