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淮请您来】打卡宣城马头祥景区,共赏鱼灯非遗秀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3-29 14:08:17

3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琴溪镇马头马头祥景区,一进景区就看到广场上正在表演渔梁鱼灯。五彩斑斓的鱼灯在舞者手中灵动跳跃,仿佛有了生命,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充满传奇色彩的徽州文化世界。

渔梁鱼灯作为徽州渔梁古镇的文化符号,其诞生与渔梁的渔业、商贸以及徽商文化的繁荣息息相关。在徽商纵横商海的辉煌岁月,渔梁凭借便利的水运条件,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鱼灯活动也随之盛极一时。但随着徽杭公路的建成通车,水运逐渐被陆运取代,渔梁的商贸地位下降,鱼灯习俗也因缺乏传承陷入濒危境地。

徐继丽,这位在渔梁古镇长大的非遗传承人,自小深受母亲影响,对鱼灯制作耳濡目染。当周边村落的鱼灯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时,徐继丽坐不住了。她凭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担当,迅速召集30余位同乡,组建起一支鱼灯传承团队。他们查阅典籍、走访老艺人,深挖鱼灯文化精髓,精心打磨表演形式。

如今的渔梁鱼灯表演,围绕鱼群逆游新安江、勇冲渔梁坝的故事,设计了五个精彩纷呈的章节。特别是双头鱼冲坝环节,两条巨型鱼灯在舞者默契配合下,在激昂的鼓点中翻腾舞动,将鱼跃龙门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汪满田鱼灯相比,二者风格迥异。汪满田鱼灯起源于明朝,以宗族巡游为主要形式,灯队中狮子、花灯交相辉映,向宗祠拜年是重要传统,承载着祈愿丰收、平安的美好愿景。而渔梁鱼灯源于唐朝太子庙会,早期水陆巡游相辅相成,如今的表演更注重通过艺术形式,展现鱼在渔梁坝冲坝的顽强姿态,融入徽商开拓进取的精神。

鱼灯非遗传承人徐继丽表示:“非遗传承不能固步自封,我们要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创新表演形式与制作工艺,让渔梁鱼灯在新时代舞台上大放异彩。”如今,渔梁鱼灯不仅成为景区的文化招牌,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更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杨雪娇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