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楼的泌尿外科病房内,首届国家杰出医师,安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梁朝朝带着团队例行查房:“现在伤口还疼吗?对手术效果满意吗?”
“是否满意”是他要求科室全部医护人员都要问病人的问题之一,“要让病人满意,医生就必须不断学习、主动研究创新。”创新与进步,是梁朝朝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认为,遇到一名好医生,对病人来说意义很不一样,“好医生,会以医德为基础,不断追求技术、科学和艺术。”
带领团队研发无线腹腔镜手术器械
“外科的发展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2013年,梁朝朝成功完成了国内第二例、华东地区第一例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从开放手术过度到了腹腔镜微创手术,作为泌尿外科医生,他感受到了手术器械革新所带来的魅力:“在腹部打几个孔就能进行手术,不仅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在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了泌尿外科的常用术式,在“新器械”褪去新鲜感之后,许多问题也随即暴露。“传统腹腔镜手术器械是给患者微创,但‘重创’了医生。”梁朝朝介绍,传统腹腔镜手术器械需连接各种线路,手术前还需安排线路消毒、布局摆放等工作,不仅增加了手术的经济及时间成本,还限制了医生手术方位,禁锢了医生的活动,患上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的医生越来越多。
日前发生的缅甸地震,让梁朝朝很揪心。2008年汶川地震,梁朝朝作为安徽医疗队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如果当时有更便捷的设备及时施救,会让更多的人有生还的希望。”当时的传统腹腔镜很笨重,这一切都让他萌生出了设计一款简便、无线的腹腔镜器械的想法。
2020年,梁朝朝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款仅20cm大小的无线腹腔镜手术器械,5G4K无线智能腔镜系统,实现了腔镜系统无线化、智能化和小型化,使各类微创手术在各级医院,以及战地、救灾、院前急救等特殊条件下都能广泛应用。这一创新成果不仅获得了诸多科技进步奖,还被安徽省创新馆永久收藏。
5G机器人远程手术让基层患者获优质医疗
与时偕行,梁朝朝是我国较早一批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医学团队带头人,作为安徽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的他,常年在全国各类业界大会上做创新手术演示。
他首次提出“腰腹联合”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腹腔镜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及处理方法、“前列腺盆腔综合征”代替传统的慢性前列腺炎新理论等新技术、新方法,完成了国内第二例、华东地区首例 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填补了国内外多项空白。
2024年4月20日上午,在安医大一附院外科一号楼手术室内,梁朝朝通过操纵机械臂,为身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前列腺癌患者实施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这是安徽省内首次5G机器人远程手术直播演示。
近一年来,团队已与多家医院开展合作,为省内外多地患者开展了5G机器人远程手术。据其介绍,今年的四五月份, 还将为马鞍山、淮北、黄山等地的患者进行远程手术。“对于省内患者来说,在安徽任何一个医院,我们可以让最好的医生,为最需要的患者做手术,病人不需要长途跋涉。”梁朝朝说,这项新技术不仅节约了医生路途奔波的时间,降低了手术费用,未来还能为更多基层患者提供优质医疗保障服务。
好医生把每台手术都当艺术品对待
从医30余年来,将“医者仁心”贯穿行医生涯,梁朝朝常说:“尽管收获荣誉满满,但作为一个医生,我最开心的还是来自患者的肯定,做好手术比什么都幸福。”
敬佑生命,勇于担当。2008 年汶川地震时,梁朝朝带领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汶川一线抗震救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首个援非抗疫专家组组长,带领专家组冒着病毒和子弹的双重压力,逆行数万里,圆满完成援南苏丹和几内亚抗疫任务,将中国抗疫经验与世界共享。
梁朝朝带领的泌尿外科团队一直以来执行“1+1+N”工作法:即问病人一个问题“诊疗过程中还有哪里不满意?”问医护人员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创新?”“要让病人满意,医护人员必须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去学习;要创新,医护人员就要从给药模式、治疗方案等各方面去动脑筋,这就会带来无限的可能。”
“医生首先要有医德,敬畏生命,在医德的基础之上,需要追求技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与平衡,做一名好医生其实很不容易。”梁朝朝表示,医生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学习精进,尊重科学,提高技术,而艺术则贯穿始终,“外科伤口的缝线堪比绣花,很多术后效果就来自于缝合的松紧度、针脚的排列等。好医生把每台手术都当艺术品对待。”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汪漪 通讯员 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