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定远县泉坞山城郊森林公园,一片葱绿,人们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惬意地享受着“森呼吸”。
这里曾是一座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采矿山,开采结束后留下一座“满目疮痍”的无主矿,百米深的采矿坑犹如一道“伤疤”,裸露的岩石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成了当地人的一块“心病”。
2020年,定远县推进矿山自然化、景观化修复,不仅保护了地质环境,还投资2560余万元建设森林公园,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
近年来,滁州市探索推广“以用定治”生态修复模式,变废弃矿山为城市公园、生态陵园,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滁城一处废弃宕口,因过去采石挖掘给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及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该市统筹考虑城区现有墓地已无法满足殡葬需求,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陵园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启动。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800万元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顺利竣工。同时,生态陵园200亩用地已供应,陵园建设工程(一期)已基本完成,建成墓位900余个。
据了解,滁州市共有废弃矿山391个、面积5.61万亩。截至2024年底,已修复248个、面积3.73万亩,修复率分别为63.43%、66.49%,已投入资金约8.79亿元。目前全市已利用废弃矿山建成城市公园项目3个,建成陵园墓地项目2个,在建野生动物园项目1个,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推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今年计划全市再修复废弃矿山81个、面积1.1万亩。
(记者 罗宝 通讯员 王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