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复活”古籍 点亮传承之光 2025年安徽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举办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4-20 09:59:17

锤击之声轻响,翻纸之音簌簌……在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内,一册册泛黄的典籍仿若从沉睡中缓缓苏醒。4月7日至18日,安徽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站学员培训班在安徽省图书馆成功举办。安徽博物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7家单位派出7名工作人员,经过两周的古籍修复技艺系统化研习,顺利结业。这也是安徽省图书馆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后,开展的第一批古籍修复培训。

4月16日上午,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走进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只见十几名修复师正专注于古籍修复培训工作。在培训现场,学员们手持传统修复工具,在案台上进行古籍揭叶、修补等精细操作。据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耿宁介绍,2024年7月,为落实文化强省重点工作任务,经专家考评,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出五家“安徽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站”。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初,安徽省图书馆成功入选“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填补了安徽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培训期间,学员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培训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难度,不仅涵盖装帧制作、纸张染制等古籍修复基础知识,更注重上手操作,从病害分析、书影拍摄、纸张纤维检测、修复方案制定、古籍修复实践操作到完善修复档案等全流程均由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现场指导。耿宁表示:“学员们都非常努力,每天中午基本不休息,晚上也主动加班研习。在这短短两周的时间里,每一位学员都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修复人员邵中国作为此次前来培训的学员之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培训让他对古籍修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与同学们的共同探讨中,以往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修复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4月18日上午,培训班圆满结业,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各自岗位。他们将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更多破损古籍重焕生机,使古老的文化记忆得以延续和传承。(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王素英  罗晓薇 杨雪娇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