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网淮北供电公司500kV濉怀5379线阜淮高铁迁改新建杆塔验收作业现场,超高压输电运检班班长张涛爬上了60米高的输电杆塔,对新建超高压线路进行验收及缺陷排查。1992年刚入职,他就从事电力行业最具挑战的工作高压带电检修。33年来,张涛在高空银线上不断锤炼,踏遍淮北电网2000多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和6876基杆塔,参与消缺1.26万余处,带电作业1290多次,创造了零事故的奇迹,守护着万家灯火。
张涛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敬业奉献中国好人”“中国质量工匠”“国家技能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安徽省劳动模范”“国网生产技能专家”等殊荣。
高空舞者 足迹踏遍2000多公里高压线路
1992年,张涛进入国网淮北供电公司,成为一名输电带电作业班组成员。当时,高压带电检修是电力行业最具挑战的工作之一,由于作业者需在数十米高空、数十万伏电压的线路上完成检修,稍有不慎便可能危及生命。
“太高了!”第一次站在百米高的铁塔上,张涛的脑子一片空白,“课本上的知识,在高塔前有点苍白。”他明白,要在高塔上站稳,在银线上走稳,需要在实际操作中锻炼真本领,在攀爬中练就真功夫。
面对挑战,张涛选择迎难而上。白天跟着师傅熟悉设备、揣摩操作,晚上雷打不动研读专业书籍。边学习边实践,硬是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尖兵。
2018年,台风“温比亚”来袭,他带领团队冒着狂风暴雨及时清除挂在高压线上的彩钢瓦房顶,仅用40分钟化解了一起高铁停运危机;2022年5月25日,在500千伏濉会5340线路4#杆现场,伴随着“滋滋”的高压放电声,张涛带领6名带电作业人员首次采用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成功完成了塔补加重锤作业,消除该杆塔风偏隐患,提升皖北骨干网架应对恶劣天气能力,同时,本次超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尚属淮北首次,作业全程进行网上直播,点击量达到30多万次,全程录制成为培训教材。
33年间,他的足迹踏遍淮北电网2000多公里高压输电线路,创造了零事故的奇迹。
创新达人 解决一线痛点节省作业费用
由于细心与用心,张涛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针对一线工作中的痛点,他对输电线路检修工器具的研制、改进,对施工作业方法优化等创新创造活动,总结了“一查、二找、三比、四验、五定”的五步创新工作法,该工作法的高效应用,每年为淮北供电公司节约成本200余万元。
一次更换直线绝缘子作业中,两名工作人员在高空耗时2小时才拔出导线侧碗头内销子,不仅效率低下,更增加作业风险。回去后,他根据现场情况,自制拔销工具,经过反复试验、改进,最终发明“钳式拔销器”,拔销子成功率95%以上,这一工具被命名为“张涛拔销器”,2008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全国电力系统推广。目前,仅在淮北电网应用该创新成果已更换直线杆塔600余基,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针对淮北地区煤矿开采导致的大面积沉陷造成铁塔倾斜现象,张涛苦心钻研,研制出校正自立式铁塔不均匀沉降工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不受杆塔所处地形的限制,工作周期短,作业人员少,施工成本低,能达到预期的校正效果。
截至目前,张涛共研发出“架空地线提升器”“攀爬式绳梯”和“校正自立式铁塔不均匀沉降工具”等多个创新工器具。研制出46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现有29项国家专利。
技术大拿“孤勇者”也是团队大家长
从“电力小白”成长为技术大拿,张涛知道技术传承的重要性。2011年,“张涛创新工作室”成立,他推行“名师带徒”机制,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通过“小师傅大徒弟一对一”等模式,培养出12名高级技师、3名省级技术能手,多名徒弟成为技术骨干或走上管理岗位。
武展飞2022年入职淮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初次见张班长,他很和气很细心,团队的大家长一样。”而“较真”的张涛也令武展飞很震撼。
武展飞还记得,2023年研发“输电线路防外破警示灯”时,张涛带着团队夜间在大型机械施工现场连续管控半个月,有队员嫌麻烦:“差不多就行了。”张涛突然发火:“超高压线路上的‘差不多’,就是拿万家灯火开玩笑!”在他的坚持下,工作室成员共同研制出输电线路防外破警示灯,夜间有效对施工车辆进行警示。该项研究成果已被列入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孵化项目,在系统内成功推广。
张涛还是一名志愿者,看望孤寡老人,为农户家庭排查用电隐患,更换室内老旧线路、灯泡等,多年来,他和志愿者团队深入学校开展电力安全宣传960余次。
2024年10月,张涛奔赴西藏,帮助国网西藏山南供电公司开展浪卡子县220kV康麦线输电线路等电位带电作业。而在此前数月,他就通过电话及线上会议,对工具配置、库房建设进行指导。
本次等电位带电作业的开展属西藏首次、世界海拔最高的等电位带电作业,填补了国网公司最后一家单位未开展输电带电作业的历史空白,为高海拔地区输电带电作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汪漪/文 王磊/图 通讯员 王飞林 刘一丹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