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简称“第三届科交会”)将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4月25日上午,记者提前来到展馆探秘。化学实验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机器狗在场馆内展示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飞行汽车展示新型低空交通工具的未来,元宇宙展区的极致视听体验穿越回重要历史时刻,在合肥生产的生物质能源设备生产的清洁能源每年出口欧洲,区域高能级创新平台内外协同彰显中国科技创新对全球的推动力。
各类机器人云集
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是当下科技创新热点。去年,安徽自研人形机器人连续发布启江一号和二号,而各类创新平台的机器人研发成果也不断涌现。
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研人形机器人——启江二号
本届科交会展厅内,来自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直观复星、中国科大等研发机构和高校的机器人云集,让观众可以一站式了解当下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化学家实验室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机器化学家“小来”,实现化学研究的智能化和全流程自动化。
在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展台,一台实验室化学实验机器人正“手握”烧杯做实验。“我们这个机器人是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平台。”该展台现场负责人介绍,机器化学家平台通过融合量子化学计算与数据智能算法,集成40台科研机器人与智能化学工作站,广泛应用于高熵材料、能源催化剂、发光分子等领域并提升创制效率100倍以上。
在学校和实验室,这款机器化学家平台可以替代以往由人工完成的多种化学实验,提高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实时同步实验数据。目前,该平台正助力国家能源系统实验室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直观复星公司研发的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累计服务超70万例患者
“大家看,这是我们研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记者看到,这台手术机器人由操作台、工作台和视听影像系统三部分组成。医生在操作台透过高精度显微镜及操作手柄,可以直观操作精细手术。此时,工作台上的手术器械在医生操作下,可以进入腔道、血管等狭窄空间,通过高清晰感知摄像头呈现手术部位内部情况,再透过影像系统直接呈现在医生眼前。
作为此次科交会生命健康板块的亮点展示项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微创手术技术推广至更为广泛的外科手术领域,提高手术整体效率。
合肥羚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工业机器狗能应用于化工、冶金、消防等多种场景
来自合肥羚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狗,25日上午正在场馆内做最后调试。“我们这款机器狗能够适应复杂环境的工作需求。”该公司副总经理余伟伟介绍,公司聚焦于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经过2年多沉淀,目前正式开启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这款机器狗目前在公共安全应急、消防、安保、冶金、化工、电力、水利、教育等行业领域应用。该机器人可负重20公斤,电池续航时长6小时,生产全部在合肥市包河区,该公司注册于合肥经开区。
除了行业应用类机器人外,本届科交会场馆内的全球首台咖啡机器人也吸引了众多关注。
咖啡机器人
25日上午,有不少参展商和工作人员率先品尝了这款位于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南1门旁的咖啡机器人现磨咖啡。
这款咖啡机器人有两个操作点单台,分为现场点单和在线下单两个模式。记者现场点击点单,弹出界面有十余种咖啡售卖,除了传统的美食、拿铁、摩卡之外,还有世界咖啡品种,包括来自美国、法国、中东的卡布奇诺等品种,一杯咖啡现场售卖价格近15元。
下单支付后,从透明橱窗可看到机械手操作环节,约1分钟左右,一杯现磨咖啡就完成了,消费者可选择加盖子或无盖出品模式,机械手会将咖啡杯放至取餐口,完成全部操作。
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款咖啡机器人由上海氦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在今年4月中旬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该公司首次发布5套智能咖啡解决方案,包括机器人现磨咖啡吧台、机器人现磨咖啡柜台、街角机器人咖啡馆、室内机器人咖啡亭、室外机器人咖啡亭。
目前,咖啡机器人已销往全球40多个发达国家,在国内布局15个省市。该公司目前在安徽也在积极布局咖啡机器人,广泛服务于写字楼、商超、小区等。
大科学研发助推行业变革
本届科交会的科技引领展区,展示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等成果。参展单位达378家,展品数1204件。
由清华大学研发的“猛狮”飞行汽车
清华大学团队此次带来了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飞行汽车车体结构以多旋翼为主,采用四轴八桨作为主体飞行结构,垂直起降载重极限可达1吨,飞行高度15~30米,飞行时长可达20分钟。该飞行汽车仿效蜻蜓灵活度高等生物优势,突破大载重下飞行汽车运输距离受限等难题,实现了空中飞行、地面行驶、陆空切换等多重功能。该成果由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团队研发,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出孵,当前已在合肥注册成立新公司。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制绿氢绿氨绿醇绿色航油原料气或替代燃料技术”(模型)
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高碳循环强化气化反应新技术,将生物质材料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新能源,远销欧洲。“这是完全由在合肥制造的设备生产的清洁能源。”该所现场负责人阳绍军介绍,该技术成果将生物质转化为绿色燃料,解决了生物质气化领域制约大规模转化利用的难题,可广泛应用于制造绿色氢气、氨气、甲醇、航油等绿色化学品。
该所与合作方共同成立的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巢湖经开区,目前在广东湛江等城市建有三个生产工厂,年产绿色甲醇近30万吨/年,产品受到欧洲船舶及航空企业青睐,每年出口创汇20多亿元。
在本届科交会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数据空间研究院等7家高能级研究平台携脑部专用全数字PET、SonicDrive自动驾驶系统、纯氨动力船舶等34件硬核科技展品展出。参展展品均为近期科学中心产出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展品填补国内空白,彰显科技自立自强的“安徽力量”。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研究平台将揭牌
本届科交会现场展示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吸引了广泛关注。该中心首席科学家罗本进介绍,中心经科技部批准,由沪苏浙皖共建,于2021年6月正式成立,定位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国家战略部署与长三角区域创新需求有机结合,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推动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把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正努力建设成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本届科交会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长三角产业创新研究院将正式揭牌,将以已探索的体制机制为重要基础,深化与沪苏浙合作,一体化共建创新中心。
“从1.0的乡镇经济,到2.0的世界工厂,再到现在3.0的产业高地,中心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能级平台。”罗本进介绍,除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该中心还和世界范围内的高能级平台合作成立新型研发和产业发展推动机构,进一步凸显中国科技创新对全球发展的助推力。
元宇宙影院带观众体验极致视听
此次科交会上,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和合肥市元宇宙产业协会联合带来了“元宇宙嘉年华”,观众能够体验到众多元宇宙科技产品的有趣互动。
观众现场体验由广东超元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XR元宇宙空间
在上海风语筑“读心者攻防战”体验区,记者头戴脑波感知仪器,与工作人员展开对战。根据规则,对战胜负以1分钟内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分数高低作为评判标准,越集中注意力思考得分会越高。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对战体验以脑波感知技术为基础,实时感应参与者脑电波状态,通过具象化的分数体现,是当前脑机技术领域较快落地应用的成果。
在广东超元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X空间里,几名参展商和工作人员正在体验历史题材的现实穿越场景,面对攻打所守护城池的军队,第一视角可以拿起弓弩、火炮射击,与守城士兵共同战斗。
“我们目前已推出了多款历史题材的XR体验游戏。”该公司现场负责人吴傲翔介绍,这些历史题材包括参加秦始皇登基大典、与岳飞共抗金兵、与诗仙李白把酒吟诗等。去年以来,该公司已在全国落地50座XR体验空间,目前正在合肥推动落地体验空间,不久后将为市民带来极致的XR体验。
“元宇宙嘉年华”展区还设置了元宇宙飞行影院,观众可现场体验多项立体视听项目。目前,观众可在合肥市元宇宙协会微信公众号预约体验,展区也会根据人流量状况现场安排观众体验。
合肥市元宇宙协会秘书长周芳介绍,嘉年华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合肥、芜湖的17家企业参展,共带来71件产品,主要以VR、AR、全息、数字人、沉浸大空间、飞行影院为主,为大家提供交互式文旅、非遗应用体验,背后技术支撑由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提供,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元宇宙技术更大的魅力与更广泛的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