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制造大佬,履新头部商业聚变能公司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4-30 09:51:24

4月27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专项活动——大科学装置衍生成果路演对接活动在合肥举行。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登台,并做题为《可控聚变研究现状与发展机遇》的演讲。

严建文强调,核聚变已进入到由科学研究到工程实践、商业应用的临界点,安徽省率先启动“三步走”计划第一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通过聚变产业联盟打造全要素产业链,也邀请更多单位参与解决关键问题,共同推进聚变事业。

元新闻发现,从今年开始,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有了新身份,履新商业聚变头部公司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下称“聚变新能”)董事长。

与此同时,此前一直以高端成形机床和智能分选设备为主业的合锻智能,开始稳步切入商业聚变领域。

严建文履新

元新闻获悉,聚变新能是在去年12月完成领导班子及组织架构调整的。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取代杨晓峰,成为聚变新能新任董事长。

聚变新能成立于2023年5月,注册资本50亿元,首任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为杨晓峰。

但早在2023年11月,聚变产业联盟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就当选为副理事长。

2024年4月,严建文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下称“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能源研究院官网显示,严建文职责包括“协助院长工作;分管超导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聚变产业应用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研究中心”。

QQ截图20250507095239.jpg

能源研究院官网 

能源研究院为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的省级事业单位,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四家单位联合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元新闻注意到,安徽理工大学为严建文母校。严建文一直担任安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端成形机床成套装备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智能锻压装备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今年全国两会,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严建文曾建议,将聚变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布局上升到国家层面,提前布局未来聚变燃料供给产业链。

从2025年2月开始,聚变新能官网、官微开始称“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

这也意味着,安徽制造大佬,开始履新国内头部商业聚变公司。

宣城智造大佬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51年,2014年11月在上海主板上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合锻智能以高端成形机床和智能分选设备为主业。

严建文,1967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1984年考入淮南矿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前身之一)矿山机械专业。

但严建文极具商业头脑。

严建文毕业后赶上市场经济开始蓬勃发展的80、90年代。严建文毕业后在高校任教之余,一直给企业做技术顾问,同时涉足电子行业、高速公路、房地产等多个产业,迅速积累资金和经验。他发明“汽车倒车语音提醒”、“自动会车变光器”等多项专利产品,最著名的发明就是人人皆知的倒车报警器——“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

2003年,老牌国企合肥锻压机厂改制,36岁的严建文入主濒临倒闭的合锻,并迎来命运转折点。

2006年4月,合锻和比亚迪签订了当年安徽省机床制造史上最大的单笔订单,根据这笔高达1.13亿元的巨额订单,合锻为比亚迪汽车公司打造7条新型生产线,用于比亚迪F6轿车的生产。

据说,严建文和王传福谈判很简单,两人只花一天就签约。签字的时候,严建文把合同改了,把1.13亿元改低,变成1.03亿。他对王传福说,“我们是老乡,我让你一千万”。

在严建文治下,合锻2010年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起全新“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1月7日,47岁的严建文迎来高光时刻,合锻智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合锻智能也成长为国内高端成形机床成套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合锻主研的多项高端装备,先后应用于飞机、神舟飞船、天宫火箭、核电、船舶、高铁,市场占有率领先。

“三步走战略”

2023年5月,聚变新能成立,注册资本50亿;一年之后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145亿元。第三方平台显示:聚变新能由合肥产投新能科技合伙企业、安徽皖能丰禾聚变科技合伙企业、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合肥科学岛控股有限公司和蔚聚科技(安徽)等6位股东共同持股。

股东涵盖安徽省与合肥市国有平台、中央企业、中国科学院及社会资本。其中:

蔚聚科技(安徽)由蔚来控股控股(持股5%);

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

合肥科学岛控股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建立(持股20%);

安徽皖能丰禾聚变科技合伙企业大股东为皖能资本,后者背靠安徽省国资委。在安徽皖能丰禾聚变科技合伙企业股东系列中,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基金、皖能股份、安徽省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均属安徽省国资委旗下(持股20.5%);

安徽省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大股东也为安徽省国资委(持股14%);

另一出资人合肥产投新能科技合伙企业,则由合肥市国资委控股(持股20.5%) 。

QQ截图20250507095406.jpg

位于合肥滨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BEST)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  来源:聚变新能

4月27日,严建文在演讲中再度提到聚变新能的“三步走战略”:

“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BEST)-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首个聚变能电站(商业应用堆)”。

他同时给出了以上三步理想中的预估时间表,分别为2023年、2030年和2040年。“第一步已完成工程设计,目前已全面转入生产制造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开始,合锻智能开始承担BEST项目中的核心任务,专注于制造真空室扇区的关键部件,涵盖窗口延长段及重力支撑等核心组件的研发与生产。

合锻智能也在2024年年报称:公司面立足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聚变堆安装工程等项目,在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顺利启动BEST 真空室制造工作,在成型、焊接及检测工艺取得阶段性成果。”

QQ截图20250507095428.jpg

聚变新能&合锻智能签约仪式

去年底,合锻智能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回答投资者提问“未来可控核聚变的发展如何”时称,“合锻智能已经参与了聚变堆、真空室、偏滤器等核心部件的制造预研工作。公司拓展该业务是以期未来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拓宽公司的业务赛道,提升盈利能力。”

4月28日晚,合锻智能披露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4.2亿元,同比增长32.54%;净利润739.24万元,同比增长35.48%。去年,合锻智能营业收入为20.74亿元,同比增长17.43%;归母净利润为-8898.79万元,同比下降634.93%。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梁巍  “寻龙诀”系列报道 ⑥)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