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安徽”第二季假期开演 体验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跨界”融合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5-05-01 22:16:28

“再来一段,再来一段……”5月1日晚,合肥大剧院内黄梅戏《汤生与鹂娘》演出结束后,现场戏迷朋友久久不愿离去,见大家如此热情,剧中鹂娘角色的扮演者王丽娟临场“加演”,又给大家清唱两段。

微信图片_20250501221116.jpg

当晚,合肥大剧院歌剧厅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好戏安徽”黄梅戏文化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消费活动——第二季“致敬经典 凤鸣声声”活动第二场精彩上演。铜陵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带来的原创黄梅戏《汤生与鹂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

《汤生与鹂娘》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以汤显祖游历铜陵史实为背景,演绎而成。讲述了明代汤生与名伶鹂娘因戏结缘,二人在铜官府“牡丹亭”戏楼一见钟情。汤生同窗沈嘉彦成为巡按后,以禁绝“淫戏”为由囚禁鹂娘,汤生揭露其攀附权贵的行径,反被构陷。公堂审讯时,沈巡按的风流往事曝光。为救爱人,鹂娘假死入梦与汤生成婚,汤生破棺触法,戏班借《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戏中戏助二人脱险,沈巡按最终疯癫。

微信图片_20250501221112.jpg

此剧从创作理念到舞台呈现,主创团队始终贯穿“守正创新”的要义。不仅在剧本构思中深挖传统戏曲的叙事精髓,还以新潮的念白表达赋予其时代活力。

演员们不仅表演出色,语言风格也朴实无华、通俗易懂,配合优美流畅、扎实圆熟的曲调,让观众仿佛置身故事情境之中。两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美轮美奂的灯光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幻,与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相得益彰。“多声腔”交融并奏,女小生惊艳反串,矛盾冲突更是震撼人心,引得台下观众不时鼓掌喝彩。

微信图片_20250501221119.jpg

该剧创新性地将黄梅戏与枞阳腔(吹腔)相融,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艺术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舞台表现形式。枞阳腔的豪放大气与黄梅戏的婉转细腻相互交融,实现了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跨界”融合,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当晚,来自合肥滨湖新区的戚阿姨和多名亲戚一同组团来观戏,她对此剧目赞不绝口。“我们有的从滨湖来,有的从庐阳区双岗来。我们都喜欢听戏,平时也喜欢唱两段。”戚阿姨开心地说,此次“好戏安徽”黄梅戏展演活动办到了她的心坎里,门票实惠,曲目众多,丰富了她的五一生活,“希望以后能多举行这样的戏曲演出。”

微信图片_20250501221123.jpg

来自六安的一戏迷说:“这个五一假期因为这场黄梅戏变得格外有意义,《汤生与鹂娘》的故事很感人,这种创新的表演形式让经典黄梅戏焕发新的生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看到这样高质量的演出。”

来自滁州的王先生表示,自己是专门趁着五一假期来合肥感受黄梅戏的魅力,这场演出没有让他失望,“黄梅戏不愧是安徽的文化名片,《汤生与鹂娘》从舞美到唱腔都太精彩了,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悉,“好戏安徽”第二季活动将持续至5月5日,后续还有《西楼会》《伊犁月》《牛郎织女》《天仙配》等多部经典黄梅戏在安徽大剧院轮番上演。

作为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外事办、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品牌活动,“好戏安徽”黄梅戏文化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消费活动精彩纷呈,在带动文化消费的同时,更赢得越来越多的口碑。

当晚,合肥大剧院内的文化市集也吸引了众多市民目光,颇具戏曲特色的折扇、拼图画、手办等文创产品成了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在市集内的戏服免费体验区更是人气爆棚,前来试穿试戴的游客络绎不绝,沉浸式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色彩斑斓的戏服、精致华美的头饰整齐陈列,男女老少纷纷驻足,挑选心仪的戏服。一位年轻妈妈正拿着手机,为身着戏服的女儿拍照留念。“五一假期带孩子来听黄梅戏,让她感受下中国传统文化,试穿戏服更有代入感,孩子特别开心!”

据悉,此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涵盖惠民演出、文旅宣传、文化市集、惠民观影、消费补贴、学术研讨等六大板块。进一步提振了“五一”假期文化惠民消费,让广大群众享受宣传文化艺术旅游深度融合的红利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张剑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