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安徽禾泉农旅小镇(下称“禾泉小镇”)的蒋保安,在小镇各个角落里“偶遇”就可以了。
同事说蒋总是最不像老板的老板,他身形高大威猛,但是皮肤粗糙黝黑,往小镇的花田里一蹲,更像是个勤恳的农夫。
为了给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预热,4月26日,蒋保安“体验”了人生第一次直播带货。他因养鹿“误打误撞”二十余年打造的这家民营农旅小镇,与蚌埠市博物馆、龙子湖、张公山、花鼓灯嘉年华并列为蚌埠仅有的5家4A级景区。
“在皖北大地上,能做这样一个农旅小镇的项目实属不易”,作为蚌埠市旅游协会会长,蒋保安的禾泉小镇已然成为皖北文旅探索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蕉鹿之梦
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古代有一位郑国人在郊野捡到一头鹿,便用蕉叶覆盖想着晚上带回家,但是等回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就当是大梦一场。比喻把梦幻当作现实。编者注)
禾泉小镇里的“鹿儿岛”
蒋保安的禾泉小镇,除了有四季常开不败的花海,还有无处不在的小鹿元素。
2000年时跟风动了养鹿的念头,他也差点因鹿栽了大跟头。
“当年全国掀起一阵养鹿的风潮,我也听说梅花鹿一身都是宝,鹿肉可以食用、鹿茸可以泡酒、鹿鞭可以入药”,蒋保安介绍说,“当年市场一鹿难求,交了钱还要等半年后才能领到鹿。”
在蒋保安的盘算里:公鹿一头2万元,母鹿一头1万元,鹿崽养到第二年就可以进入繁殖期。这相当于一项“利滚利”的生意。
投入200万元购买鹿种,100万元修建养殖场,蒋保安轰轰烈烈投入到了养鹿事业中去。第二年就收获了七八十头鹿崽,即刻就能变现近百万元。
出于对利润的贪念,蒋保安决定留下所有鹿崽继续饲养繁殖扩大规模,但是仅仅三年后,全国市场就因为他这一批跟风养殖者繁殖的鹿群的大量上市,导致了严重的供大于求,价格一落千丈。
“没了销路,就得自己想办法找活路”,他痛定思痛,决定把梅花鹿转向观赏与食用,开发深加工的衍生产品,“禾泉1.0”版本的农家乐应势而生。
在长达二十五年的光阴中,实际上蒋保安对禾泉小镇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大部分时间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做一步”,十年前贸然扩张打造一家四星级标准的酒店,也令他负债数千万,差点马失前蹄。
禾泉小镇“三只小鹿”民宿
基于对养鹿事业的执着,2023年,禾泉小镇响应蚌埠市打造涂山特色民宿产业群的号召,投入上千万建设了“三只小鹿”民宿,让住客与小鹿亲密互动,对标长三角长颈鹿庄园、珠三角藏鹿农庄等网红民宿,成为当地精品民宿的标杆。
去年12月,随着旅游进入淡季,蒋保安开始将精力全部用于景区提升改造上。经过2024年的火爆之后,他总结出“银发人群+00后新客群”相结合的文旅打法,以此平衡禾泉小镇的动态运营。
“当前文旅消费客群呈现出明显特点,银发人群大多利用错峰、平峰时间出游,而00后新客群则重视情绪价值与个性化体验”,因此,他创新性地在禾泉小镇中设置了“普吉岛露营地”“野人部落”“鹿儿岛”等热门IP,以破圈思维充实传统乡村文旅。
乡村文旅三十六计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蚌埠市旅游协会会长、禾泉小镇创始人 蒋保安
禾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无数次举步维艰、难以为继,2008年、2012年因外部环境的陡然变化,都令蒋保安萌生了“抛售”禾泉小镇的念头,“但是都因体量太大,无人接盘”。
在业内,蒋保安的这种“野路子”自由生长发展的模式,被称作实战派。
中国乡村文旅在近四十年的探索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农家乐萌芽期(上世纪90年代)
乡村文旅发展期(进入21世纪,政策推动涌现乡村民俗旅游项目)
转型升级期(2010年之后,乡村文旅+文化创意相结合)
现代化发展期(2016年之后,培育特色小镇,推进文旅融合)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这对彼时的“禾泉农庄”和蒋保安来说,等同于“泼天的富贵”,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蒋保安对政府政策性扶持资金有着清晰而理性的认知:“要坚决杜绝为了政府的扶持资金,去实施不在企业发展计划之内的事情,或效益不大的事情。”
当时,禾泉小镇已经在自己“蹒跚学步”的摸索中形成了相对清晰的路径:将农耕文化、农旅元素融入农庄经济业态,为小镇奠定了发展雏形。
4月29日,蒋保安在返回蚌埠的高铁上难掩激动,发了一条朋友圈:这次又学了很多建设创意唯美花园的方法,回去就干活!
他刚刚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世界花园大会”,这对以“花海”业态为主打的禾泉小镇“米粒花世界”来说,无疑是“拜师学艺”的天花板。
2018年,受到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吴丰林的启发,蒋保安将自己沉淀二十年对乡村文旅的运营心得“毕其功于一役”,写成《乡村旅游三十六计》一书。
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没有华丽的修饰和词藻,全部来源于他建设、运营禾泉小镇的真实故事和案例,从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他将乡村文旅景区盈利模式归结为“4+1”:
一碗饭:餐饮收入
一张床:客房收入
一个篮子:商品周边
一场活动:文旅体验
而“+1”则来自于景区物业增值所带来的长远收益。
在乡村文旅打造自身品牌上,蒋保安强调“庄主的气质”,他认为“庄主(运作人、操盘手、投资人等,编者注)”的气质往往决定了乡村文旅的发展方向,从而固化项目的外在构型。
“我是有点理想主义的”,蒋保安告诉元新闻记者,“是个理想主义的农夫。”
把泼天流量留在蚌埠
烧烤出圈的淄博,南方小土豆钟爱的哈尔滨,一碗麻辣烫带火的天水……2023年,“皖C”蚌埠接住影视剧带来的泼天流量,站上了文旅C位。
根据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的旅行热度或将达到2023年以来“五一”的峰值,假期文旅市场将呈现本地、异地市场供需两旺,品质休闲度假趋势走强的特征。
2023年“五一”期间,蚌埠市共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居全省第2位,较2019年上涨162.39%,增幅全省第一;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319.66%,增幅全省第一。
2024年“五一”期间,蚌埠全市接待游客403.04万人次;过夜游客7.64万人,同比增长31.32%;实现旅游收入20.14亿元,同比增长34.81%。
禾泉小镇
坐落于蚌埠西郊涂山脚下的禾泉小镇,也早早为今年的“五一”文旅出行热潮,做好了各项准备。
4月初,“春游江淮请您来”媒体采风团走进蚌埠,禾泉小镇副总经理许广娟介绍说,禾泉小镇拥有占地3500亩的四季花海,“五一”期间小镇将是中华木绣球、蓝香芥、百合花的盛放期,同时配套的餐饮、住宿、民俗体验等也都静待游客到来。
如今禾泉小镇年接待80万游客、旅游年收入8000万元的背后,是蚌埠市推动“乡村文旅+乡村振兴”,打造农文旅、商文旅、工文旅、体文旅、科文旅的生动缩影。
“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精品路线,营造宜居宜游的休闲环境,以文旅赋能蚌埠高质量发展是必须打好的一张牌”,蚌埠市文旅体局产业发展科科长贾伯剑介绍说。
根据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年发布的《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规划(2023-2027年)》(下称“《规划》”),将蚌埠、淮北、亳州、阜阳、淮南、宿州六市,以及明光、凤阳、定远、霍邱四县(市)划为一体,整体推进皖北旅游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皖北旅游正处于厚积薄发的关键时期,要着眼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整体设计皖北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定位和目标。
其中,“大景区提升行动”将禾泉小镇列入“一景一案”改造提升名单,拟培育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特色文旅小镇。
“蚌埠是大禹治水的故乡,南北地理分界,淮河文化的源头,我坚信蚌埠文旅能够长红下去”,蒋保安说,“于我们而言,不把乡村文旅当成买卖来做,才有可能做出大家喜闻乐见的乡村文旅。”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