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胜尼老师在安徽省沿江一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在铜陵市枞阳县一山顶沼泽池塘发现了一群成片分布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莼菜(Brasenia schreberi),面积约300平方米,正值盛花期,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莼菜是莼菜科莼菜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横卧于水底泥土中,开紫红色的花。莼菜在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莼菜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莼菜幼嫩茎叶富含胶质,口感圆融、鲜美滑嫩,可作汤羹, 为珍贵的水生蔬菜。它含有酸性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化学成分, 有抗肿瘤、抗溃疡、抗菌消炎和促进免疫等生物活性, 还具有医疗和保健功效, 是重要的野生经济植物。与茭白、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是珍贵的蔬菜之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和湖北等地。近年来调查发现,云南、四川、湖南和福建等地也有分布。
虽然饭店里“莼菜汤”很常见,但野生莼菜在安徽却不常见。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胜尼老师长期关注莼菜这一物种。他介绍,安徽省沿江湿地曾有野生莼菜的分布,但在他十几年的野外调查中,却一直没有发现野生莼菜的踪影。“湿地环境的变化,特别农业除草剂的广泛使用,莼菜的栖息生境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是该物种种群消失的重要因素。”田胜尼介绍,本次在山顶发现野生莼菜分布,纯属意外,也令人惊喜。他建议当地铜陵生态环境及林业部门加强管理,让这片野生莼菜得到有效保护,避免受到破环而消失。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文 通讯员 田胜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