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颗粒度 健康无边界
来源: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5-05-16 10:04:17

5月19日是第16个“世界炎症性肠病日(World IBD Day)”,今年的主题为“IBD无国界——打破禁忌,畅所欲言”。在“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来临之际,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解丽等多位消化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发起“爱有颗粒度 健康无边界”科普活动,呼吁关注科学诊治、长期规范管理与综合干预,以实现与疾病和谐共处,拥抱美好人生的目标。

C:\Users\Lenovo\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2yhy5xmt1t3l21\FileStorage\Temp\affc3def370361f0075fa2404308cc6.jpg

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我国的IBD发病率持续上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多重折磨和压力。解丽教授介绍道:“IBD群体多为年轻人和老年人,该病呈慢性、反复发作,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颇重,对患者生活造成全方位影响,导致患者焦虑、抑郁概率较高。”    解丽教授提示,“早干预十分关键,疾病初期处于炎症反应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炎症症状。若控制不佳、反复发作,会损害肠道功能,引发纤维化、狭窄且难以恢复。因此,强调炎症期早期治疗,现有药物可较好控制炎症、避免复发,预防后续更多疾病问题。IBD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切勿症状好转便自行减药或停药。按时复查,兼顾疗效与药物副反应。”

IBD患者出现焦虑的概率是健康人的两倍,且疾病活动期患者常伴随抑郁情绪。这类心理问题不仅与肠道炎症水平直接相关,更与疾病反复发作、社会功能受损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IBD患者“身心同治”同样重要。心理干预应与医学治疗并重,加强医患沟通进一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接受定期心理干预的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提升治疗依从性。同时,运动对于IBD患者的身体与心理状态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丽教授建议:“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缓解期可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

在疾病管理领域,科学认知、规范治疗与综合支持缺一不可。通过提升公众对IBD的认知,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有望让更多患者实现“无复发、无并发症、回归正常生活”的目标。只要患者与医生携手同行,就能让生命重新焕发光彩。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