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社区行】合肥包河区西杭社区:非遗“遇见”童趣端阳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6-03 15:00:36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我们小时候都没有见过这么热闹的端午!”5月30日,商报社区行走进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西杭社区,开展了以“非遗匠心 童趣端阳”为主题的端午节活动。活动现场,活动汇聚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通过“可观赏、可品尝、可体验”的立体化呈现方式,非遗传承人展示了缠花饰品、吴氏船模、淮北剪纸等作品,互动体验区还设立了包括DIY漆扇、编绳、面部彩绘、包粽子体验、投壶游戏、涂鸦长卷、古典舞表演等环节。现场人头攒动,粽叶清香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热闹非凡。

指尖艺术里的千年传承

居民朱倩芳刚刚来到市集展销区,琳琅满目的非遗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她一边带着孩子参观一边感叹道:非遗展区宛如微型博物馆。“每剪一刀都要心静,就像做人要踏实,惟妙惟肖的剪纸,在短短几分钟就能制作出一幅精美的作品”,非遗传承人介绍道。当栩栩如生的龙形剪纸展开时,朱倩芳忍不住点赞。围观家长纷纷扫码购买材料包:“这可比塑料玩具有意义多了!”

“一艘船不仅是一个行驶在江河中的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与皖北面塑展现民间艺术魅力相比,工艺精湛的吴氏船模承载着许多人的水乡记忆,孩子们在无言中感受到非遗工艺蕴含的历史韵味。看着古朴精巧、雕刻精湛的船模,孩子们不禁悉数围拢上前,欢欣地倾听老师娓娓道来船只应用场景、船体构造设计以及船模承载的历史故事。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端午特色区里,每个静态展品都讲述着一个个鲜活故事,居民们驻足交流的场景,正是非遗融入当代生活最生动的注脚。

互动展区诠释文化盛宴

在包粽子体验区成了最热闹的"亲子课堂",志愿者教20组家庭同时包粽子的场景颇具喜感——这边妈妈们还没捋顺粽叶,那边孩子们已把糯米洒得满地都是。"叶子要折成漏斗状……"当青绿粽叶在孩童手中渐成棱角时,传统技艺已悄然生根。暮色初临之际,汉服小舞者以《初夏雨后》曲目惊艳全场,捻指、回眸、抛袖的经典动作,配合现场观众自发的节拍相和,掌声与粽香交织成最鲜活的端午记忆。

互动区的欢乐声浪此起彼伏,大漆工作台前,9岁的轩轩举着渐变蓝色的团扇欢呼:"看我的银河!"颜料顺着他手腕滴到T恤上也毫不在意。面部彩绘区排起长龙,彩绘师的画笔在孩子们脸上轻盈跳跃,转眼就把5岁的乐乐变成"粽子侠",孩子对着手机镜头摆造型。十米长卷旁,3岁的小宝握着蜡笔乱涂,妈妈笑着解释:"他说在画龙舟赛,虽然看起来像一堆彩虹蚯蚓。"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准备200份材料,开场两小时就发完了,又紧急调货两次。孩子们通过手握画笔,肆意挥洒色彩,描绘着心中的端午与欢乐“六一”。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周梅 通讯员 朱咸平 王卓雅)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