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动起来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5-26 09:27:53

当我跑步的时候想着游泳

□陈卫华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游泳是最健康的运动,既可以减脂塑形,又基本不会造成伤痛。

在我们那个年代,农村男孩很少有不会游泳的,这既是一项生存技能,又是一项娱乐活动,还是夏天的避暑手段和洗澡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不会游泳的农村男孩,在夏天尤其是在暑假里,几乎要失去一大半的快乐,谁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损失。

我当然也无法忍受。大概在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就跟着玩伴学会了游泳,具体什么时间也记不清了。

一开始游泳的地方是村里的池塘,我就是在池塘里学会游泳的。后来兴修水利,为滁河改了个道,从我们村的东边流过,我们就成了河边的孩子。

在我的初中年代,流经我们村边的那段滁河迎来了它人气最旺的时代。那几年,夏天的河边长期有人。

一大早,水泥拱桥下的阴凉处,有女孩子挎来衣服浣洗。

中午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一些男孩午饭后就会到河边来游泳。太阳太烈,只能在拱桥投下阴影的水域戏水。游累了,穿着湿淋淋的短裤,顺着拱桥的桥梁往上攀爬至一个高处,躺在桥梁上午睡。桥面遮住了毒辣的太阳,田野的风从桥下穿过,吹在身上让人浑身舒畅,一两小时短裤也就干了。

最热闹是傍晚的时候,很多人家都吃过晚饭了,接下来要洗去一天的汗水,为晚上的睡眠作准备。全村10岁以上40岁以下的男性,几乎有一半选择把这条河作为澡盆。带着一条毛巾、一块肥皂,穿着一条短裤、一双拖鞋,直奔河边。到河边一看,河里几十个人早已扑腾得水花四溅。脱下拖鞋,毛巾、肥皂放在鞋上,一步一步走进水中,走到水位超过膝盖时,张开双臂扑进水中了。

我甚至有几次月夜在这条河里游过泳。下水之前是有点犹豫的,一是怕抽筋,这个概率不大。二是怕蟒蛇,我也不知什么原因,虽然我们那地方从来没听人说起见过蟒蛇,但白天的时候还好,晚上下河,总担心平静的水面下突然窜出一条蟒蛇来缠我,那就我命休矣。那几次在月夜游泳,我都带着一点紧张警惕的心情,不敢离岸太远,稍微游一会就匆匆上岸了。

上高中以后,那段河就渐渐冷清了。村里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夏天还在老家的很少。少数像我一样在外求学的学生,没了那份热闹,暑假回家游泳的兴趣也没以前那么大了。但是那条河,因为给少年的我带来太多快乐,以至于铭刻我心。大学寒假,我甚至还在河里冬泳过一次,多少有点弥补多年生疏的意思。即使到现在,只要想到家乡,我就一定会想到那条河。

讲了这么多,你可能会猜,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游泳。

错了,其实我最喜欢的运动是跑步。

我从小学开始游泳,但到初中才开始跑步。那时在农村,早晚专门跑步锻炼的人几乎没有,我可能是我们村跑步锻炼第一人。

上高中以后就没怎么跑了,直到十几年前又隔三岔五重操旧业。

跑步比游泳的好处就是方便,只要能走的地方都能跑,都是运动场地,而且兴之所至随时可以跑一段,这是我更愿意跑步的主要原因。次要的,跑步那种大汗淋漓的痛快感,也是游泳享受不到的,游泳再累也不会出汗。更次要的可能是安全感,至少在跑步的时候,我从没担心过会有一条蟒蛇窜出来。

跑步的唯一缺点可能就是容易伤害膝关节。跑步的时候,我经常会设想,要不要以后把常用的锻炼方式改为游泳呢?

等到有一天膝关节不再能跑,大概会的。

散步之乐

□杨静

曾经爱登高,跋山涉水,无畏险远。如今,却只喜欢散步这种小微运动。

散步,古人称之为 “徐行”或“徐趋”,意思是,缓缓前行,漫步徘徊。“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种漫步,那是颇有境界了,非常人所能及。

日常的散步,不过是随心顺意,不必拘泥于时辰及长短,亦无装备器械所限,只需融入自然的怀抱中,享受这种亲切的运动。

散步,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是一种细腻的锻炼方式,更是一种自然的养生方法。走路的节奏似乎更与内心的节奏相融合,步伐缓慢,呼吸柔和,目力所及耳之所闻鼻之所触的一切,都那么自自然然地容纳进来,毫不费力,又融为一体,大有天人合一之感。

早起散步就很好。在小区里缓步而行,万物似乎刚刚苏醒,四处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夏日的晨风,和煦中带着历夜而来的清凉。

养生经里说,适合在早晚,晒小角度的太阳。清晨的太阳刚刚升起,正穿过树叶和楼房,像捉迷藏似的,忽明忽暗,忽长忽短。待走到空旷处,光一下子变得宽广而洪大,迎面而来,整个人像被太阳温暖地一把抱住,此时的光是那么纯净,仔细嗅一嗅,里面满是柔和的味道。就站在那里,驻足片刻,让自己像时针一样,慢慢转圈,阳光均匀而透澈地裹满全身,从外而内,身心安泰。

再继续前行。小鸟叽叽喳喳跳上树梢,黄的枇杷、绿的柿子挂满枝头,合欢花正在盛开,一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远远的,有人在小广场上缓缓舞剑,或是稳扎马步打着太极拳,古老的中式健身散发着魅力,宁静而有力量。近处的草丛里,两只小幼猫在草丛边嬉戏,白爪的橘猫扒拉着一块土坷垃,挑,拨,传,带,犹如正在训练的运动员般,帅气十足;旁边的是个小狸花,则专注于一株“高大”的野草,大约是结了穗的黑麦草吧,麦穗低垂,随风而动,正如天然的“逗猫棒”,小猫咪伸出爪爪,跳跃击打,乐此不疲。

一上午的忙碌结束,午饭后,宜稍加散步后再休息。俗语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英国人培根也有言:“散步利胃。”古今中外的智慧相呼应,散步这一简单动作不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门独特的养生艺术。

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利脾和胃。饭毕即躺,久而久之,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导致痰湿困体。而适度的散步可以促进消化吸收,令人更加轻松和舒适。夏日午间炎炎,宜选择凉爽处,比如阴凉的楼宇间,或大树底下,缓缓踱步即可。

待到傍晚,时间更加充裕,可以选择去公园健步。觅一处有水的,比如天鹅湖公园、翡翠湖公园或是蜀峰湾公园,林荫小路就在水边,沿湖漫步,徐徐前行,黄昏的淡淡余晖,又是散步时的良伴。

其间,可以尝试间歇性地调整走路的速度,比如每慢走10分钟,再快走2-3分钟,以此来提高心率。在散步时,还可以结合简单的呼吸练习,增强放松效果。例如,可以尝试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起腹部,呼气时慢慢收紧。这样的配合可以提高氧气摄入量,帮助身体更好地排毒。

白居易诗:“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若说晨曦中的清新空气有利于身心放松,提升一天的活力。而傍晚则是一天活动后的放松时刻,能够帮助缓解疲劳。

散步可一人独行,或两三人结伴均可。“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一古老而简单的活动,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活和锻炼方式。

大家一起来散步吧!让迈出的步子慢下来,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让喧嚣的身心慢下来。

在每一天的散步中,我们不仅在锻炼身体,也在滋养心灵。

运动的澄澈与喜悦

□徐燕

俗话说,五月不减肥,七月八月九月徒伤悲。人过中年,说说也很可怜,越过吃啥不胖的青春期,进入吃啥都胖的更年期,要想保持一点口腹之欲,只能从运动上找到空间。

事实上,这个空间也很狭小。上周外地好友来,本地朋友约,各种聚会凑一块,一周好几个晚上在外面饭局。推杯换盏,大啖龙虾,倒是闪亮了日子,却是大涨了腰间肥肉,一上秤,我晕,短短的几天时间呀,居然涨了十斤,也太丧心病狂了吧,几乎不敢相信。

于是,本周加大了打羽毛球的时间,之前一周至少两打,本周给自己加量到一周四打,并且,每次时间加多一小时,希望突击运动到下周,就能看到称上的数字能回到60公斤。

其实也不过是挺卑微的要求,只想要一个正常的数字,那种动辄瘦个二十斤之类的雄心壮志,从未想过。挑战自己,也是习惯,固然不想要水桶腰,但也没奢望能有水蛇腰,能到水瓶腰,就可以额手相庆。

运动不止是瘦身这个好处,它确实对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每我躺在沙发刷着手机,觉得真舒服,哪也不想去时,能让我站起来,带上装备出门的,肯定是某个新闻或是某个朋友不好的消息,触动我,提醒我,催促我,不把这具肉体伺候好,会有严重后果。

赖在家里倒是舒服,但不也浪费时间吗?不如出门算了。对我而言,运动与其一种习惯,不如说是一款驾轻就熟的保险,知道自己到什么程度会舒服,出了汗后的世界是焕然一新的。我喜欢那个时刻的澄澈与喜悦。

视频号有个大姐,骑车出门,去了全世界。她说一开始是因为抑郁症,但不甘心陷在绝望里,努力自救,发现骑车对情绪有好处,开始玩起骑行,从什么也不会,到现在一个人闯荡世界。她笑说,抑郁症好了,各种关系都理顺了,甚至和老公又复合了。她动起来了,世界也跟着转动了,而且转到了平衡幸福的那一面。看着她不年轻的脸绽放的笑容,真的感动,多么美好而朴素的世界。

运动各种各样,我喜欢过走路,参加过暴走团,从万象城走回卫岗,也曾是常规操作,算是验证了那句:不疯魔不成活。曾经的我也曾是朋友圈里的刷步狂人,长久盘踞好友步数榜前三的亮眼人物。后来淡出了户外走路,只在健身房用跑步机。

打羽毛球,对我来说是最喜欢的运动,人菜瘾大。有几年,为了打羽毛球,五点多起床,六点半就已经开着车在去高新区球馆的路上(有这种功夫,哪个大学考不上,哪个客户做不成?),甚至为了增加体能,打破曾经绝不办健身卡的誓言,在家附近办了长期年卡,去健身房撸铁。

运动的好处,当然第一是保证身体的健康,现在的我比同龄人显年轻一点,皮肤也好。另外,免疫力比较强是肯定的,阳过几次,能很快恢复。平时吃得下,睡得好,全是因为保持运动。

运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世界变得更大,那些喜欢跑步的就会各地去马拉松,研究各地规则,加入相应跑团。而我自从打羽毛球后,朋友圈多了一类球友,各球馆,各场合,合得来,常遇见,加个微信,下次约球,甚至约饭局,慢慢成为生活中的朋友。

这一两年我自恃球技有点提高,已觉太远地方打球不划算,如果为了出点汗,打点简单的养生球,不如就近,但最近我又往远点的球馆去了,那里场地更规范,球友们更友好,我的技术在这短短几月里又有了进步。这种从情绪到外在的收获,让我对这十公里的距离又不以为意了。

对自己说,要动起来,先动起来再说,也许你就会有更多更美妙的相遇。

一定要流汗

□米肖

进入高中以来,小孩性情渐有改变,不像初中那般冥顽不化,甚至,连体育课也无意去上,偷偷溜回教室刷题……起先听闻,甚觉欣慰,嗯,终于懂事,知道用功了。但,渐渐的,似不太对劲——每周回家,他将窗帘拉得密不透风,房门关得紧紧的,用餐时间才肯出来放一会儿风。偶尔敲门送一碗水果,房门乍开,污浊空气令我窒息。

总以学习为名,他将自己关在另一世界。常建议他,去居所附近的小山坡晒晒太阳,散散步,他一脸漠然。甚至,连出门去远一点的地方用餐,也强烈反对。

深觉孩子已然“宅”出了问题。上学期家长会,班主任让我们不要去问孩子成绩,倾听便可以了。且说,这样一天十余小时坐在教室学习,若是他,最多坚持两天……

某周末,家属去小区附近考察无数家拳击、格斗之类的俱乐部,最终确定下两家。

起先,他还是恐惧出门,强烈不从。我帮他回忆幼儿园暑假时光——当年,我们在家门口报一个跆拳道班,每日上午送去之前,都要哭一场:妈妈我不想去嘛。一边哄着,一边换上道服,一边抹着泪拖拖拉拉前往……将他交给教练后,我转头回家做饭。甚或忘了时间,他独自一人提溜着小包袱回的家。敲开家门,一身汗,头发湿淋淋的,俨然换了一人,开心溢于言表:妈妈,你不知我有多快乐哦!

无论小孩、大人,每每运动流汗,正是多巴胺分泌旺盛之时,每一根毛孔皆散发出快乐因子。可能是童年的一幕幕触动着他,到底答应出门。

家属带着他,一家一家试着训练半小时。未曾料想,竟点燃了他的兴趣,对两家的训练风格,均表达着喜爱之情。我们求之不得,分别请了私教,一对一训练。

一家轻柔型,宛如道家推手,我们命名为“武当”。另一家则是生猛格斗型,我们称之为“少林”。正式训练前,练习臂力,杠铃推举之类,也要躺在软垫上拉伸身体,是即将投入广大人群的火热。学员中,除了成年人,也有周边大学的哥哥们,唯一没有高中生。

同龄孩子的周末时间,均被身为推手的父母循循善诱着,奔波于高价补课班了的,而我们家的,却在不惜时间运动。或许是这座城市绝无仅有的家庭。这次的行动,全家没有分歧。我的愿望小而又小,不过是希望高考后,他还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至于上什么大学,确乎不是我所焦虑的事情。

身心健康,才最珍贵。

孩子太难了,也总是焦虑。一次,忽然说,如果考得不太理想,我想复读,但听同学说,复读费要十几万。我脱口而出,尊重你的意愿,想复读我们就复读,学费不用操心。

我们无法对他屏蔽掉残酷现实。他与同学们周末回家,也偶尔上网,不可能没有刷到过每年千万大学毕业生的现状。好大学如此难考,纵然考上,毕业后,也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等着他们去应聘。这些年,听闻许多大学毕业的孩子,以考研、考公之名,一直宅在家里……

真是幻灭的一代。

每周末,乘公交,换地铁,到家近八点。上周,提前剥好一碗小龙虾,做了12只可乐鸡翅,一碟雪花藕,另有一个小炒,迎接满脸疲惫的他。他吃啊吃啊,撑得汤也喝不下。忽然说,好想躺地上。我闪电般鼓励,躺吧,正好躺完去洗澡。他应声而倒,像小时候一样稚拙无邪,仿佛卸下一周负累。一个身心皆乏的孩子,不该承受这么多。

俱乐部工作人员发来的视频里,小心翼翼的他,轻轻抬起脚尖蜻蜓点水般击打教练,生怕将别人踢坏了,到底是个天性慈仁的孩子。我说,你要用上力量,教练带着护具呢,不必担心。

选择拳击,也是给他一个释放压力的途径,希望他将积聚已久的焦虑慢慢释放出来。体育训练,何尝不是培养耐力、信心,以及不服输精神的呢?对于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不必恐惧。人生并非仅有考学、工作组成。往后,他需要独自直面一切,我们再也不能陪着他了。我希望他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未来。

做父母的,仅仅只能给孩子提供一些物质支撑。每一生命,均是孤立无援的,希望他每周两次的大汗淋漓,带给自己一些自信与勇气,足以应付未来的一切困难。

我无比怀念2017年春天。每日清晨坚持跑步,上午坐电脑前写下两三千字,还能吃到自己做的午餐。一个春天完成一部书稿,如此高效而专注。身体才是一切的根基。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