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网上买车险 理赔时发现竟是“统筹单”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8-14 15:52:25

随着互联网消费模式的普及,网上购买车险成为不少车主的选择,但与此同时,以“车辆统筹”“互助保险”等名义开展的类似保险业务风险隐患也频繁出现。近日,铜陵市一位车主因轻信此类服务遭遇理赔难。

车主理赔未果,买的是统筹单

8月12日下午,铜陵市公安局义安分局五松派出所接到车主刘女士报警称,今年4月29日,她通过同事介绍,在微信上认识一个自称是某保险公司客服人员,对方称可以通过网上购买更加优惠的车辆保险,随后,在对方的巧舌如簧的推销下,刘女士按照对方要求填写了车辆及个人相关信息,并支付了1569元保费。

然而,到了8月11日,刘女士车辆在出险时却发现该保险为统筹服务险,无法进行理赔,刘女士这才想到自己当时买的不是保险,便来到派出所报警求助。

经过了解,民警发现,所谓的“车辆统筹”,由非保险机构以“互助共济”名义开展,其并非经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保险业务,不受《保险法》保护,相关机构也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此类业务往往以“低价投保”“快速理赔”为噱头吸引消费者,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机构运营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理赔拖延、推诿甚至无法赔付的情况,车主维权难度较大。而正规车险由持牌保险公司经营,受严格监管,保单效力、理赔流程均有法律保障,是车辆风险保障的合法选择。

经民警调解,双方就此纠纷未能达成一致。警方建议刘女士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统筹单难理赔,纠纷已发生多起

类似纠纷本报也曾报道过。2022年,肥东县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中,认定统筹单并非保单,伤者损失由肇事司机自己赔偿。法官提醒,机动车“安全统筹”的初衷是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部分商家在销售统筹产品时,其业务流程、出具的统筹单与商业保险单高度一致,并未明确告知车主统筹互助的性质,甚至模糊车辆统筹与保险的区别,很多车主根本不清楚二者区别,直至出了事故后无法理赔才发现自己购买的是“高仿保险”。

铜陵警方提醒广大车主,在购买保险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如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官方APP、线下正规经营网点等;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对保障范围、理赔条件、免责条款等关键信息要理解透彻;切勿轻信陌生人在网络上的片面之词,一旦发现可能遭遇保险诈骗,要及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电子保单等相关证据,并立即报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张剑 通讯员 张诗学)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