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王庆龙:平凡身躯铸就生命丰碑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8-17 16:06:04

他,36年如一日坚守在林场,用汗水浇灌万亩林海;他,承包荒山发展苗圃,带领林场职工拓宽致富门路;他,奋不顾身跃入水塘,用生命托举起他人的生命……他就是淮南市林业局上窑林场党支部委员王庆龙。近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表彰大会召开,王庆龙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36载坚守林场,承包荒山发展苗圃

1986年,刚满18岁的王庆龙来到淮南市林业局上窑林场,从此和育苗、营林、森林资源管护这些看似很平凡的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36年间,他坚持每天巡山查林,跑遍了辖区内的每一条山梁、每一道山沟、每一片林地,对每个林班、小班的地理位置、面积、林木种类都熟记于心。

“他就像林场的‘活地图’,能精准描述每片林地的林木分布与生长情况。”据王庆龙的同事介绍,王庆龙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真正实践了“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信念。为确保上窑林场森林资源安全,他和同事们从宣传教育入手,通过书写、张贴标语,树立标牌、发放公约、走家串户等形式,拉近与当地老百姓的距离,将爱林、护林理念与生态保护知识一点点传递到群众心中。“在他的努力下,周边老百姓的爱林、护林意识逐步提升。”

森林防火是林场的头等大事。“只要一有山火险情发生,他总会第一个出现在扑救现场。”2022年9月28日晚8时许,当地村民在外窑村与上窑林场交界处焚烧秸秆,引起山林火情。王庆龙立即带领临时扑火队员赶到现场,迅速将火情控制住,避免了一场山火的发生。“这要归功于他平时的探索和积累。每年进入防火期,他都会带领护林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护。”王庆龙的同事告诉记者,王庆龙此前搜集整理了有关森林防火的资料,并常态化对护林员进行森林防火基础知识和山火科学扑救、安全撤离等方面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护林员森林防火扑救战斗力,还为林场生态安全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上窑林场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面临经营困难,作为职工代表与林场班子成员,王庆龙主动请战,前往肥西县考察苗木种植产业,并带回全新发展思路——承包荒山、发展苗圃。在他的带动下,林场10多位职工也陆续投身苗圃产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王庆龙的先进事迹也被录入上窑林场新四军纪念林专题片《青山不老》,成为林场人心中永恒的“绿色标杆”。

没有丝毫迟疑,纵身入水托举生命

2022年10月7日晚10时许,王庆龙和邻居李国常、杨贵昌在上窑林场思源新村水塘边聊天,忽然听见不远处有女子呼救的声音。王庆龙立即向呼救处奔去,发现一名女子在水塘中挣扎。

“当时他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人就冲出去了。”同行的李国常、杨贵昌告诉记者,王庆龙当时没有丝毫迟疑,直接就跃入冷水中救人。可能是由于水下环境复杂,且落水女子体力不支,王庆龙在水中摸索、拖拽了很久,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把落水女子推上岸。“等我们把他救上来的时候,他已陷入深度昏迷。”经过医生和护士抢救,落水女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王庆龙未能苏醒过来。

王庆龙牺牲后,先后获评2022年第四季度“淮南好人”,2022年度“安徽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一等奖;2023年入选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与“中国好人榜”,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5年7月,王庆龙被授予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 图片由上窑林场提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