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四年级英语单元更新,冒出了一些五年级才会学的单词;三年级数学要补“0的乘除法”;八年级语文多了一篇写“天眼之父”南仁东的传记……
翻开新教材,面对新变化,担心与好奇交织:孩子能不能适应?合新闻记者走访多位一线名师,听他们从课堂角度做出解读。
语文:从“仰望星空”到强调阅读
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初中语文名师何丹丹翻开八年级语文新教材,发现新增了《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这篇传记紧扣‘看星星’这一条线,从‘爱看星星的少年’到‘让无数少年仰望的星星’,完成了一个很动人的叙事闭环。”她说,“孩子们不一定要理解射电望远镜的全部专业细节,但能从真实的人物里感到理想的重量——那种‘可以被坚持照亮’的力量。”
这篇课文呈现的不仅是个人奋斗,也折射出中国科技从“追赶”到“自主创新”的时代步伐。
何丹丹更看重的是这篇课文所带来的“精神的种子”:“青春期的孩子在建立价值感,教材选这样的人物,等于把‘坚持、探索、担当’这样的大词变成了看得见的故事。”
语文的变化,并不只发生在八年级。走进长江路第三小学海棠校区,小学语文名师、该校副校长王少群把一本二年级语文新教材摊在桌上:“最显眼的改动,是每个单元的抬头从‘课文’统一变成了‘阅读’。”
“二年级教材更聚焦‘读’本身,让孩子在大量、有质量的阅读里积累语感、长出兴趣。”王少群说。
她解释,二年级上册篇目从24篇调整为23篇,下册从25篇调整为24篇,数量上的小幅变化,换来的是教学价值更集中的选择。
“像《去外婆家》《快乐的小河》这样的新增课文,离孩子的生活很近,读起来有画面、有温度;与此同时,《曹冲称象》《狐假虎威》等被调出这一学段,一方面避免和中年级重复,另一方面也给低年级的阅读‘减负’,把体验放在更前面。”
数学:“0的乘除法”补齐一块地基
三年级数学的变化更显“务实”。
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数学名师吴安告诉记者:“新学期我们要专门补充‘0的乘除法’。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块地基。”
按照最新课程标准,“0和任何数相乘等于0”“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0”本应在二年级学。但今年升上三年级的孩子用的是老教材,没接触过,如果不补,会在后续遇到困难。
“比如300×4、420÷30,看似普通,其实都依赖对‘0’的理解。没学过的孩子会懵。”吴安举例说。
在课堂上,他会把抽象的算式变成生动的情境:“我会问孩子,‘如果你有0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有多少?’他们很快就能回答:‘还是0!’”课堂里总能传来一阵笑声。
“孩子们接受起来并不难,几节课就够。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增加负担。”吴安说,“反而正因为补上了这一课,后面学习会更轻松。”
英语:词汇“提前亮相”主题更贴近生活
小学英语名师、育新小学英语教师曹敏介绍,这学期四年级教材的单元主题更生活化,比如“shopping(购物)”“sports(运动)”“protect the earth(保护地球)”,这些话题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以前的教材主题偏传统,孩子们会觉得有点远;现在一说到‘shopping’,他们马上就想起和父母去超市,或者在网上买文具的场景。”曹敏说。孩子们在真实生活中就能找到对应场景,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被点燃。
不少家长看到书里的五年级词汇提前出现,第一反应是“会不会太难”。曹敏解释,其实这是有意的“预热”。
“语言学习是滚雪球,不是搭积木。提前亮相的词汇,四年级只是要求孩子在语境里能认、能听懂,到了五六年级再逐步提出拼写和运用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设计,而不是突然‘拔高’。”
她提醒家长,不要急于要求孩子背写所有单词,“英语学习的规律就是先听说,再读写。家长只需要多给孩子营造语言氛围,比如一起读读课文、跟着音频唱唱歌,让孩子觉得英语就在生活里。”
教材的变化,需要搭建一座心理的“缓冲桥”。
庐阳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合肥市双岗小学副校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李蓉说:“新教材更懂孩子,也更懂教育。只要老师和家长在陪伴和理解中让孩子慢慢适应,他们很快就会把新内容当成日常的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信心。”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王书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