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物业管理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8月28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已编制《住宅物业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服务标准》),并公开征求意见。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老百姓对居住品质的要求正经历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特别是在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老百姓对社区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维护、公共设施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显著提升,对物业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期待也日益增强。然而,当前物业管理领域仍存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物业纠纷频发。对此,省住建厅组织编制了《服务标准》,针对行业准入门槛低、低价竞争、服务不到位、内容有缺失等问题,通过标准引领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促进物业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服务标准》按照服务内容、质量和频次,将物业服务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中一级客户服务标准包括:在管理区域内设有接待窗口,每日8小时提供接待;按楼栋指定专门客服人员,业主投诉应在12小时内予回复;每年2次满意度调查,调查覆盖率不低于50%;急修1小时内到场处置,4小时内修复;一般维修4小时到场处理,1日内完成;业主报修在维修完工后12小时予以回访;法定和传统节日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有专题环境布置;每年开展4次以上的社区文化活动。
在房屋本体及共用部位管理方面,《服务标准》要求保障房屋主体结构安全,房屋外立面无破损或者经修缮保持完好;屋面雨水、污水总管、出墙管畅通、无堵塞。每年对房屋主体和涉及使用安全的部位应进行一次安全综合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对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定期巡查,发现损坏,及时维修,记录完整。电子门禁、楼宇对讲、音视频监控、周界报警、电子围栏、电子巡更、行人及车辆道闸、信息发布等弱电设备应功能齐全,外观完好,24小时正常运行。电子门禁的电控锁、门磁工作正常;手动开门正常。楼宇对讲系统设备运行正常,人机对话(图像)清晰。
针对小区内车辆停放,应制定车辆管理方案、停车场管理制度、临时停车规定。公示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停车收费标准,固定停放车辆签订停车管理服务协议。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公共门厅、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停放、充电。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在住宅内充电或者私拉电线和插座充电。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载人电梯。
在环境保洁方面,门厅、大堂、楼梯、走廊无张贴、乱堆放、乱吊挂。电梯轿厢无积灰、无蜘蛛网,操作面板无污迹。楼梯扶手、栏杆、门窗、公共灯具、天花板、消防设施、健身休闲设施无积灰、无蜘蛛网。平台、屋顶定期清扫。停车场及车库地面干净,无积水,无明显垃圾堆积。雨雪后应及时组织排除积水,清扫路面积雪,铲除积冰。垃圾收集容器外观与功能完好、摆放整齐、整洁有序。收集容器无蚊虫、老鼠、蟑螂,无垃圾外溢,无散落垃圾、污水。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时无散落。装饰装修垃圾定点有序堆放,定期清理。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