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神仙联动”
西递×乔治城,
一堂跨越山海的地理课
2025年秋季开学季,全国七年级教室里传来阵阵惊叹——最新人教版地理课本上册《居民与文化》章节中,安徽黟县西递与马来西亚乔治城作为“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案例,以“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的对话姿态正式“同框”!
翻开教材第5章,西递的粉墙黛瓦与乔治城的南洋骑楼在书页间相遇:
西递:“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保持了皖南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
乔治城:“马来西亚西北沿海的历史名城,15至18世纪的民居与商用建筑保存完好,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特色。”
这是西递首次登上国家级地理教材,从此,这座“桃花源里人家”将成为千万青少年地理课堂上的“必修知识点”——当孩子们指着课本说“这是中国的西递”,黟县人的骄傲,早已刷屏朋友圈!
01
西递之美
粉墙黛瓦间的千年密码
为何是西递?当你踏入这座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每一块青石板都在诉说答案:
山水为卷:天人合一的诗意布局
背倚黄山余脉,前临黟县盆地,三条溪流穿村而过,“枕山、环水、面屏”的格局暗合传统风水智慧。99条深巷勾勒“船形村落”骨架,124幢古民居沿“船身”错落,行走其间如穿越千年时光。
建筑为魂:世界遗产级的“三雕殿堂”
2000年与宏村共同入选首批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胡文光刺史牌坊见证徽商荣耀,敬爱堂“孝”字匾额传递儒家伦理,西园集砖雕、石雕、木雕于一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代表中国乡村建筑艺术最高成就”。
烟火为韵:活着的民俗画卷
非遗传承常态化展演——学做徽州糕点、看香包制作、听徽剧婉转;春节“舞龙”、中秋“赏月猜谜”等百年民俗延续烟火气。更有“西递不夜村”灯光秀等Z世代新玩法,让古村在传统与现代间焕发活力。
02
从“课本”到“世界”:
西递入选的深层意义
此次与乔治城“教材同框”,是西递作为中国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标杆的生动体现:
01
教育:千万学子的“文化自信第一课”
教材编者坦言:“西递证明了传统村落可以与现代生活和谐共存,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着的历史。”
02
振兴:乡村发展的“西递方案”
坚持“保护为先、活化利用”,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近7万元,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全球古村落保护提供“中国样本”。
03
对话:世界遗产的“跨时空共鸣”
近些年,西递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为名片,持续深化国际文化交流,西递与乔治城的“同框”,正是东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双向奔赴”。
03
赴一场课本里的约会:
西递打卡指南
亲爱的同学、家长、游客们,课本里的风景,正等待你用脚步丈量:
必游路线:西递牌坊→敬爱堂→西园→胡氏宗祠(专业的免费讲解员为您解锁建筑背后的故事)
周边联动:宏村(20分钟车程)、塔川秋色(秋季限定)、木坑竹海(天然氧吧),一日玩转徽州古韵。
这个秋天,让我们走进西递——
在这里,粉墙黛瓦是千年的书页,溪流鸟鸣是自然的注解,
而你,将成为这场“文化对话”的亲历者。
西递,不止是黟县的西递,
更是中国的西递,世界的西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