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民生 办实事】上半年安徽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参保支出7.41亿元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9-03 17:12:46

今年以来,全省医保部门将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以精准、高效、暖心的服务,扎实做好群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工作,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筑牢民生保障底线。记者从省医保局了解到,上半年,全省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参保支出7.41亿元,低收入人口参保率达到99%以上,实现应保尽保、应资尽资,让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医保的保障。

主动发现,精准对接救助需求

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推动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医保部门主动与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数据互通和数据比对,全量获取低收入人口信息,定期推送救助数据,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实现身份精准标识、待遇精准兑现,让救助政策真正成为困难群众的“及时雨”。

 动态管理,织密防返贫保障网

加强分类监测管理。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每季度将参保、医疗费用报销等有关数据推送给民政部门;每月对参保居民特别是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就医报销情况进行分类监测,将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仍然较高(脱贫人口为超过3万元,监测对象为超过1.5万元)的人群纳入预警范围,及时将新增人员信息推送给农业农村部门,联动统筹社会救助等实施综合帮扶解困。

记者从省医保局了解到,上半年,全省推送预警信息18.23万人,推送人员中经相关部门核准认定为困难群众身份0.93万人,待遇享受涉及医疗救助资金支出4932.85万元。

分类施策,确保应保尽保

实施分类资助参保。统一分类资助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居民医保政策,根据困难群众身份类别,对参加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分类资助。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给予80%~90%定额资助,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给予50%定额资助。

据了解,上半年,全省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参加基本医保239.47万人,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参保支出7.41亿元,低收入人口参保率达到99%以上,实现应保尽保、应资尽资,让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医保的保障。

三重保障 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落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综合效能,梯次减轻参保群众负担,确保医保待遇应享尽享。完善统一大病保险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待遇倾斜政策,起付线较普通参保人员起付标准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年度报销限额;医疗救助对低收入人口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兜底保障。全省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分别为93.47%、85.69%、79.01%。

以金寨县参保居民徐某为例,他2016年确诊尿毒症,长期进行血透治疗。作为医保参保资助对象,2025年个人缴费部分政府给予90%定额资助,个人仅缴费40元。2025年,徐某因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花费27.01万元,医保报销25.63万元,其中基本医保报销19.11万元,大病保险报销5.15万元,医疗救助1.3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极大减轻了他的家庭经济负担,有效避免了因病致贫,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站式”办理,提升医保服务温度

推进“一站式”便捷服务。简化医疗救助办理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服务。推进经办服务下沉,将居民参保登记、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等8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村(社区)办理。此外,将全省1.5万家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协议范围,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就医、医保报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种贴心的服务,不仅提高了医保工作的效率,更让群众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吴梦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