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三河古镇内的鹊渚廊桥。(资料图片)
上世纪90年代的三河古镇。(资料图片)
《关于提请市政府将肥西县三河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请示》(2005年)。
三河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淮大地之上。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赋予它灵动的气质,也成就了其独特的发展变迁。合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这座千年古镇的时空大门,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这里交织碰撞……
依水而兴的商贸传奇
来到肥西县三河镇,仿若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脚下的青石板路似乎还回荡着往昔的喧嚣。三河镇的兴起,离不开水的滋养。
合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古镇三河——巢湖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中提到,“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是镶嵌在巢湖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河古称鹊渚、鹊岸、鹊尾,意为鸟鹊栖息繁衍之地。2500多年前,这里原是巢湖中浮出水面的高地,后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早在唐宋时期,三河周围的河湖滩地就开始兴筑圩田,延绵数十里,使这里成为鱼米之乡。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三河为三邑犬牙之地,米谷廪聚,汇舒、庐、六诸水为河者三,河流宽阔,枝津回互,万艘可藏。”在以水运为主的年代,三河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舒城、庐江、六安等地商品的集散地,以及区外商贸内运交换的中转站。彼时,码头上舟楫往来,船帆如林,一船船货物在此装卸,交易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据1999年出版的《合肥市志》记载,1933年,三河港年平均输出大米100万石,居巢湖各港之首。此外,舒城西山所产竹木柴炭等林产山货顺杭埠河而下,在此集散。来自下江(上海、南京)的日用百货也从这里批发至乡间,使三河成为巢湖西岸和大别山东麓的一个重要商品集散中心,“买不尽的三河”由此得名。
如今走进古西街,百铺相连,各种土特产、美食、纪念品琳琅满目,仿佛能看到曾经这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始创于1898年的中和祥糕饼店至今仍在营业,那传统工艺制作的玉带糕、大麻饼等糕点,散发着岁月的香甜,诉说着三河商贸的辉煌过往。
曾短暂设立为“三河市”
三河古镇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是吴楚相争的战略要地,见证了著名的“鹊岸之战”。这场战争不仅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开启了三河古镇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篇章。晚清时期的“三河之战”亦发生于此,如今,三河古镇仍保留着古城墙、古炮台、英王府等遗迹。
此外,这里还有三国时期曹操训练水师的遗址,也为三河古镇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气息。这些历史遗迹,不仅是三河古镇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抗日战争时期,三河惨遭日军侵略,经济社会受损严重,许多建筑被损毁,百姓生活困苦,但在军民抗击下,日军很快退出,使得三河一带形势趋于稳定。随后,来自合肥、芜湖等沦陷区的百姓开始大量涌入,使得全镇人口一跃达七八万人之多。人口的大量涌入有力地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三河日夜开市,有“小南京”之称。
你知道吗?三河古镇曾短暂设过“市”,这在合肥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关于肥西县三河镇行政区划需要调整的报告》中有所提及。“一九四九年曾设三河市,辖一区九乡六十六个村,有五万六千多人口。一九五〇年撤销市建制,成立三河区,辖五镇三乡,有三万多人口。一九五六年撤销区,成立三河镇……”这些数字不难看出,尽管“三河市”存在时间不长,但这一区划调整足以反映当时三河的重要地位。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三河,古镇逐步向工贸城镇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陆路交通日益便捷,水运的优势逐渐减弱,三河镇的商贸地位有所下降。为此,三河镇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将发展投向了文旅产业。
千年古镇谱文旅新篇
“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舍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带;舍不得凌宝泰雨前茶,水倒茶开……”伴随着小南河中摇荡的桨橹声,古民谣《十大舍不得》在三河古镇上空悠悠唱响,描绘出水道交错、婉约含蓄的千年古镇风韵。
水多、河多,桥也自然多了起来。最负盛名的三县桥横跨小南河,始建于宋代,因连接三县而得名,“一桥跨两岸,鸡鸣三县闻”的民谣流传至今。鹊渚廊桥因三河古称鹊渚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古镇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当地人还称其为“情人桥”,相传有情人要是从这桥上走过,爱情定会天长地久。而另一座二龙桥相传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兄弟有关,更添传奇色彩。
此外,望月阁、大夫第、万年台等景点各具特色,这些古建筑形成了三河独特的“八古”景观,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也成为其发展文旅产业的核心资源。
合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关于提请市政府将肥西县三河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请示》记载:“三河镇水系丰富、生态优美、人杰地灵、商贸繁荣、古迹众多。厚重的文化底蕴塑造了极具创新和活力的民营经济,为三河镇的经济提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自2000年以来,三河镇委托国内知名大学有关专家规划,按照“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特色,三产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优化和提升三河镇的特色,为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打造水乡文旅品牌筑牢根基。2007年,三河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近年来,三河镇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项目,以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整治景观道路、河道、桥梁,亮化美化核心景区墙面,完善供水体系,古镇焕发新颜。同时,三河镇还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从依水而兴的商贸重镇,到历经战火的沧桑之地,再到如今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的活力古镇,三河镇的每一步变迁,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许。这座被时光偏爱的古镇,始终保持着本真的模样,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作者 王晓峰 程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