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铜陵|媒体大咖走进铜陵
来源:铜陵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伟倩 分享到 2025-09-13 11:52:10

触摸铜都文脉 感知文旅魅力

——2024年度安徽经济新闻奖评审会暨“铜报70年·媒眼看铜陵”采风活动侧记

image.png

循着千年历史脉络,踏着厚重文化足迹。9月12日至13日,2024年度安徽经济新闻奖(报刊系列)评审会暨“铜报70年·媒眼看铜陵”采风活动在铜陵如期举行,来自全省及中央驻皖30多家媒体100余人参加。这座兼具工业记忆与创新活力的城市,再度聚焦全省媒体目光。采风活动中,媒体人循着铜陵的文化印记,走进大通古镇、铜陵市博物馆与犁桥水镇,在古今交融间触摸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探寻独特文化底蕴与蓬勃发展活力,领略铜陵文旅产业的独特魅力。

image.png

2024年度安徽经济新闻奖评审会暨“铜报70年·媒眼看铜陵”采风活动合影。

始建于宋开宝八年的大通古镇,承载着千余年的岁月沉淀。走进澜溪老街,十五米宽的路面由四方青石铺就,历经数百年车马碾轧,石块纹路里刻满时光印记。两侧明清徽派建筑鳞次栉比,小瓦青砖木楼古朴典雅,一砖一瓦间都透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image.png

采风团在大通古镇和悦老街采风。

“踩着青石板路,望着两旁的老建筑,仿佛能看见当年商船往来、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这份历史的厚重感太令人震撼了!”刚踏入老街,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合肥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杨颖便由衷感叹。


image.png

采风团在大通古镇主题展馆参观。

 漫步老街,采风团成员或驻足拍摄雕花窗棂、斑驳门楣等,或与沿街老人攀谈,聆听古镇过往的故事。“这里文化底蕴很足,可以以商埠文化为核心打造多元化业态,串联起古镇记忆与现代体验,让千年商埠活力持续迸发。”安徽日报农村版全媒体采编部主任张文洲建议道。

image.png

采风团在铜陵博物馆采风。

离开大通古镇,采风团一行走进铜陵市博物馆。这座以铜文化为主线的国家二级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青铜艺术杰作”——以春秋兽耳鸟纹鉴为设计原型,方形场馆中嵌入古铜色圆形建筑,50吨铜打造的单体装饰铜幕墙,直观诠释着青铜冶铸“范”与“器”的深层关联。

“单看外观就被震撼到了!把青铜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从外观就开始沉浸式感受铜都魅力,这份巧思太用心了。”刚步入博物馆,淮南市新闻传媒中心专职编委王雷便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他同时建议,进一步优化配套设施,让观众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拥有更舒适便捷的体验,让青铜文化的传播更具温度。

image.png

采风团在铜陵博物馆展厅内参观。

步入“万世吉金 铜都铜蕴”主展厅,一幅跨越三千多年的青铜文明画卷缓缓展开。从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到唐宋年间的精美铜镜;从古代采矿冶炼的工具,到现代铜工艺精品,一件件展品串联起铜陵绵延不绝的“铜脉”。“没想到铜陵的青铜矿冶历史能追溯这么久远,这些出土的采矿工具和青铜器,是鲜活的历史教材!”采风团成员纷纷感慨。

 在古代铜矿开采场景展区,多媒体技术还原的采矿、冶炼过程让大家驻足良久。“铜陵是中国最早产铜地之一,我们通过场景复原和文物陈列,就是想让观众直观感受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道,“借助光影和音效,观众仿佛能看到古代矿工在井下作业的场景,这种生动的展示方式,比单纯的文字介绍更能让人记住铜陵的铜文化历史。我们希望大家不仅能看到文物,更能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

image.png

采风团在犁桥水镇采风。

夜幕降临,犁桥水镇褪去白日的喧嚣,化作一幅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110余栋移建的明清徽派老建筑临水而建,8条古建街道串联起亭台楼榭,古戏台、古县衙、古绣楼错落分布,灯光映照下,飞檐翘角与潺潺流水相映成趣,韵味悠长。

“白天触摸了厚重的历史,晚上在水镇感受到了江南的灵动,这些原汁原味的老建筑,仿佛走进了水墨画里。”黄山日报社编委、全媒体中心主任王翠竹一边用手机记录眼前美景,一边说道,既能欣赏水乡美景,又能感受非遗文化,这样的体验太特别了!一定要把铜陵的魅力传递给更多读者。   

image.png

采风团在犁桥水镇参观打铁花。

当晚,各类民俗表演轮番登场,将活动氛围推向炽热高潮。悠扬歌舞翩跹、非遗杂技惊艳亮相,更有打铁花技艺震撼上演——炽热铁花在夜空绽放成星河,掌声、赞叹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息。

此次活动由安徽省经济记者协会主办,铜陵日报社、铜陵市文旅局承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铜陵市分行、铜陵犁桥水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铜陵大通古镇风景区管委会、安徽金凤旅游有限公司、天润贡姜、安徽霍山云鼎茶叶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