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AI时代新要素、新技术、新场景”专场发布会上,《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成效报告(2025)》发布,并为2025年新入选的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举行授牌仪式,标志着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AI赋能的十大工业互联网“十诸葛”案例发布,展示安徽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成果。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典范,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安徽省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从夯基垒台的起步发展期,逐渐进入到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截至目前,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安徽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3家、特色型平台22家、国家5G工厂80家,数量均位列全国第5位。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发展指数居全国第6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从“十四五”之初的全国第15位,跃居全国第5位。连续被评为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动总体成效突出地区、人才培训成效突出地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成效明显地区。
发布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田野详细解读了《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成效报告(2025)》。报告显示,近年来,安徽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全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持续显著上升,今年已达92家。企业级平台超过2000家,连接设备及点位数达1100万个,工业模型及工业APP达3.5万个,服务企业50万家。从服务行业看,安徽工业互联网积聚于装备、新能源、汽车、化工、电子信息、原材料、只能家具、高端医疗、电力、煤炭等行业。从区域分布看,合肥是安徽重点工业互联网的集聚城市,其次分别是芜湖、安庆。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报告生动展示了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从单一的场景赋能向链式带动、区域覆盖转变,实现了从点到面、从线到网的全面升级。
安徽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持续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带动的原则,分层级打造了纵向连接、横向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今年,我省新增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2家,发布会为每一家平台授牌,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热情和活力。
AI作为新时代赋能千行百业的底层技术,在我省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过程中,已有不少融合应用案例。发布会上,安徽省新经济联合会工业人工智能专委会发布我省工业人工智能“十诸葛”应用典型案例。例如:工业冶炼行业安全生产智能管控平台,以“感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同浪”工业大模型,针对行业原料复杂依赖人工检测、人工作业环境高危、冶炼方式多样且多工序强关联需人工经验等痛点,依托试试在线检测数据实现精准冶炼,实现数万电解极板无人巡检,大幅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推动冶金行业“经验炼铜”向“智慧炼铜”转变。AI大模型赋能半导体动力系统管理方案,基于垂泪大模型,针对行业数据孤岛、设备运维成本高昂、品质依赖人工经验等痛点,集成多维度传感器阵列,构建工业现场实施数字建模,实现精准环境感知;将AI输出的高阶策略分解为设备可执行的微指令系列,确保流程精准执行。
发布会上,中国科大教授张世武,以《智能材料赋能有“温度”的人行机器人》为题,分享人行机器人研发、制造的前沿理念、研发进展和应用案例,凸显安徽在未来产业领域的深耕布局。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安徽智慧和安徽力量。(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