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什么?是一家人团聚的喜悦、是走亲访友的浓浓亲情、是品味舌尖上美味的幸福味道。春节临近,安徽巢湖市各挂面生产加工点进入产销旺季,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加紧生产晾晒,满足节日市场需求。1月11日,在巢湖市卧牛山街道龟山社区大王村挂面生产加工点,从这里走出来的“丝丝”挂面变成“香饽饽”。记者注意到,偌大的院子里,一排排悬挂着的挂面随风摇曳,如瀑如弦,洁白光韧,像一道道银色的垂帘。闭目轻嗅,空气中散发着阵阵面香,为腊月里的乡村增添了浓浓年味。
巢湖挂面俏销
上午10时许,大王村挂面加工点负责人朱立虎和家人已将加工好的挂面全部搬到院子里的架子上晾晒。细长的挂面如同瀑布一般从1米多高的架子上倾泻而下,整整齐齐,雪白发亮,飘散着浓浓的面香。一排排整齐的挂面,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白光。今年65岁的朱立虎从事挂面加工生产已有30多年了,拌面、压片、切丝......他对制作挂面的流程了如指掌。“平均每天能制作六七百斤挂面,我们的挂面主要在本地销售,根本不愁卖。”说起这些,朱立虎脸上洋溢着幸福。
“有的加工企业用烘干机烘干,但像我们这样的作坊,还得靠天吃饭。”据朱师傅介绍,所生产的挂面全靠太阳晒干,所以只有天晴可以制作,阴雨天、雾天都不行。朱立虎告诉记者,每年自重阳节开始,加工点对外加工销售,一直到腊月,尤以春节前这段时间最为繁忙。
年味扑“面”而来
走进大王村挂面加工点,一阵麦香扑鼻而来,人们正加紧生产,产品将登上百姓年夜饭桌。朱立虎介绍,大王村挂面精选上好的筋麦面粉,对精面和精盐的配比、自然晾晒的时间等方面都很有讲究,稍有不慎,都会影响到挂面的质量和口感。正因如此,做出来的挂面才能拉细而不断、色泽光鲜,宜于保存,且面细如丝、耐煮不糊、筋道爽滑,口味独特,嚼劲十足。
冬日的合肥,阳光温暖地洒在大地,刚到晌午时分,挂面就已经晒干了。朱立虎和家人开始将挂面从架子上卸下,然后铡成小段,再用传统方法进行包装入箱。“大王村挂面在当地很有名,每天前来购买挂面的村民络绎不绝。”朱立虎还未将挂面全部装箱,电话铃忽然响起来,挂掉电话,朱立虎笑着说,“你瞧,我这边刚包装好,那边买面的电话就打来了。”
据了解,挂面为巢湖传统特产,因“挂”含有牵挂、挂念的意思,挂面也成为当地人春节必备良品。当地老人庆寿,一定要做长寿面,取其长寿吉祥之意;小孩过生日,也要吃面,以求长远吉顺之意。春节即将到来,巢湖大王村挂面加工点需求量越来越大。阳光下,宽敞的院落间,飘溢着面香的细长挂面随风摆动,沾满了浓浓的乡愁,更透着喜庆的年味。
(马丰成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