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有一段时间,全国多地学校因甲型流感等传染病疫情发布停课通知。我省近期也有不少学校发生由流感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为什么学校聚集性疫情高发?应该如何应对聚集性疫情?2月26日,记者了解到,安徽省疾控中心近日发布相关热点解答。
不必因为“停课”二字而过度恐慌
近期学校聚集性疫情高发的原因是什么?省疾控中心介绍,初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正是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常见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上校园内人员流动性和室内人口密度大,一旦其中有传染病患者,发生校园聚集性疫情的风险高。
那么,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怎么办?专家表示,学校发生流感、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聚集性疫情时,往往采取隔离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性处置措施,而停课是其中方式之一。
当学校内出现一定数量的病例后,为更好地保护学生群体健康,避免校园内疫情进一步扩散,学校会采取小范围暂时停课的方式来应对,公众不必因为“停课”二字而过度恐慌。
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
应及时报备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应对春季传染病,学生、家长和老师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首先,学生及家长应做到科学穿衣,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个人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衣、勤洗手、勤开窗通风,保持居住环境清洁。
此外,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均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时报备,及早离岗离校居家休息或治疗,切勿带病上班(课)。在流感、诺如等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降低暴露风险。
另外,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复课证明查验等制度,一旦发现有发热、腹泻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安排就医。发现学校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向所属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同时,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食堂员工在加工处理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学校要提供安全饮用水。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定期清洁与通风,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