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许礼进近年来一直非常关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把它作为自己履职的重点。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多份建议,其中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业机器人创新及应用等,是他重点关注的话题。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体系、实现路径和实践成果,有力促进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许礼进表示,从国家层面看,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已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从安徽实践看,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省、市两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体系,举全省之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30个,入选工信部各类试点示范36个,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57%,居全国第5位。
“关键技术亟需突破、高能级平台偏少、推广应用制约较多、人才缺口依然较大。”许礼进说,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到2025年,全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人才缺口数量将达到254万人左右。其中,安徽超80%的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存在较大专业人才缺口。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强化人才支撑保障。”许礼进建议,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突破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机理建模和开源平台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工业级5G芯片、模组、网关等产品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工业软件、传感器、智能化仪表、嵌入式系统等技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步伐,增强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坚持优胜劣汰、动态调整,加大国家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力度。扶持一批由传统行业龙头企业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他建议,制定实施细分行业和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打造一批标杆示范企业和区域样本,加快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支持以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领航企业、“小灯塔”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
同时,加快推进面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机制,开展工业互联网订单式人才培训,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壮大既懂网络信息技术又懂工业机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成立机器人国家创新中心
近年来,我国国产机器人发展不断提速,2022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累计完成产量44.3万套。任务量虽大,但“量变”还未形成“质变”,产业链高附加值产品生态尚未形成,制约了我国机器人产业从大国到强国转变。
“国产机器人的整体技术水平对比国外还有较大差距,高端领域国产化替代困难。我国高端制造领域需要加快自主可控,否则存在安全隐患。”许礼进表示,国产工业机器人缺乏真实的、丰富的应用场景,产品用户信心不足。
他建议,强化政府政策引导,实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高端行业应用示范工程。争夺机器人高端领域应用标准化制高点,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彰显中国技术与实力。同时,以机器人高端应用行业细分深化为导向,打造多层次人才培养高地。
此外,他还建议,成立机器人国家创新中心。通过构建新型举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建立起市场导向、产业主导、院所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共享的创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共性、基础性和前沿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支持引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
“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全球化开放创新平台,整合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将平台打造成为世界机器人前沿技术的发源地、共性技术的创新地和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地,从而引领世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许礼进表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